狲尚香
摘要:猫科兔狲属动物 [阅读全文]
摘要:猫科兔狲属动物 [阅读全文]
摘要:一年之中随着季节变化,定期地沿着比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迁徙的鸟类。又称迁徙鸟。 [阅读全文]
摘要:鸵鸟目鸵鸟科的一种。又称非洲鸵鸟。 [阅读全文]
摘要:政和八闽鸟是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 [阅读全文]
摘要:已灭绝的一类海生群体动物。半索动物门笔石纲动物的统称。 [阅读全文]
摘要: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海豚科(Delphinidae)白海豚属( Sousa )的一种。别称印太平洋驼海豚。中国的最早的发现记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形态体粗壮,喙中等长,喙长而窄,与额隆间分界不明显... [阅读全文]
摘要:泛指鲀形目中的鲀科鱼类。特别是东方鲀属鱼类的统称。俗称河鲀。河鲀鱼又称河豚鱼。中国各地叫法不一。南澳称乖鱼,汕头称花河鲀、包公,江浙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胶东称挺巴、气鼓子鱼,河北称腊头鱼。形态鲀科鱼类体粗短,亚圆柱形;或体侧面观呈卵圆形,侧扁。尾柄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或侧扁形,或平扁形。体侧下部两侧常具一明显的纵行皮褶。头和背部颇圆宽或稍侧扁。上下颌骨与齿愈合成4个牙板,具中间缝。鼻孔有或无,... [阅读全文]
摘要:属动物界(Animali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下孔总目(Hypotremata)的鱼类。俗称老板鱼、劳板鱼、魮鯆鱼、锅盖鱼等。中国古代称鳐鱼为文鳐、鯆(鳐类)、海鹞(魟类)等。自古即有记载,如《山海经》、李时珍《本草纲目》、屠本畯《闽中海错疏》等。形态鳐鱼鳃裂位于头部腹面... [阅读全文]
摘要: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鹦鹉螺亚纲、鹦鹉螺目、鹦鹉螺科。现存2属6种。具卷曲的外壳,壳内面隔片区分为32至36个简单而不等的壳室,鳃2对,具约90多条无吸盘的腕,眼简单无晶状体,无墨囊。动物体居于最后一个壳室,称为“住室”,其余壳室可以贮满空气,称为“气室”。动物能调节气室里空气的分量,使身体浮沉于海洋中。壳薄而轻,呈螺旋形盘卷,壳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长纹从壳的脐部辐射而出,平滑细密,多为红褐... [阅读全文]
摘要:世界上已知最大型无脊椎动物。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鞘亚纲(Coleoidea)管鱿目(Teuthida)大王鱿科(Architeuthidae)大王鱿属(Architeuthis)。又称大王乌贼、巨型乌贼、首席乌贼、霸王乌贼、巨型鱿鱼等。大王鱿这一学名源于最近的文献记录:为了避免中文名称使用上的混淆,卢重成等建议将惯用的鱿类中文名中含“乌贼”字样的种类统... [阅读全文]
摘要:一种生活在南大洋水域的磷虾。又称大磷虾、南极大磷虾。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为鲸鱼、海豹、鱿鱼、冰鱼、企鹅、信天翁等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形态磷虾在外形上与人们所熟悉的对虾等甲壳动物相似,但个体一般比较小。南极大磷虾的体长可以达到6.4厘米,湿重达到2克。 分布及生物量南极磷虾在整个南极海域分布不均匀,其70%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南大洋大西洋扇区。1977~1986年,由十... [阅读全文]
摘要:背景介绍自身具有发光器官、细胞(包括发光的共生细菌),或具有能分泌发光物体腺体的海洋生物的统称。海洋中能发光的生物种类丰富。从细菌到脊椎动物几乎每一门类都有发光的种类。其中以细菌、甲藻、水母、头足类、甲壳类、被囊类和鱼类较为多见。在海洋中,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发出的光最明亮,这些动物具有特化的发光器。据报道,深海鱼类约有2/3能发光,头足类约有一半能发光。全世界已发现能发光的生物约有30纲538属... [阅读全文]
摘要: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的单属单种。别称花熊、竹熊、猫熊、食铁兽等。地理分布古籍上记载的貘、貊、豼、貅等均指此兽。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于陕西秦岭,甘肃白水江,四川岷山、邛崃、凉山和大、小相岭的中高海拔山区。形态特征浑身黑白相间,体毛以白色为主,四肢及肩胛部为黑色,眼区有形似眼镜的黑斑,耳、鼻端和尾端均为黑色,秦岭亚种腹毛略呈棕色。体长1.2~1.8米,体重50~130千克,饲养个体可达180千克,一般雄... [阅读全文]
摘要:形态描述鉴别特征:头体长520~780;尾长570~800;颅全长104~135;体重15~17kg(雄性),6.5~10kg(雌性)。体型大,尾长,被毛金黄,毛发长,面部浅蓝色。成年雄性比雌性体型更大,鼻上仲,有粉色嘴角瘤。不同亚种颜色不同:R. r. roxellana色更深,R. r. qinlingensis为鲜亮的金黄色,R. r. hubeiensis更苍白。鼻骨退化;眶间区宽;两侧颞... [阅读全文]
摘要:形态描述形态特征雄性成鸟:体羽大部为褐色,羽缘棕白色,形成鳞状花纹。自前额伸达后枕两侧的眉纹棕白色,贯眼纹棕褐色,杂有细微的黑色点斑;颊部及颈侧淡棕白,杂有黑褐色细纹;颏、喉部纯乳白色。上背、腰部至尾上覆羽纯黑褐色。两翅覆羽和飞羽暗褐色;内侧飞羽具白缘;翼镜紫蓝色或绿色,大覆羽及次级飞羽端部绒黑色。胸部淡棕色,隐现褐色斑点;腹部暗褐或淡褐色,尾下覆羽黑褐色;尾羽也为黑褐色,羽缘淡棕色。雌性成鸟: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