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龙
摘要:鲸龙是发现得最早的恐龙之一。1841年,人们以零星发现的牙齿和骨头命名。1870年,一具不完整的骨骼在英国牛津附近被发现。1979年在摩洛哥发现的一根鲸龙的股骨竟有2米长,相当于一个高个子男人的高度。鲸龙在某些方面还很原始:它的背骨是空心的。而后来的蜥脚类恐龙的背骨有了空腔——用来减轻重量。简介鲸龙是发现地较早得恐龙之一。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它被发现时,骨架脊椎上有海绵状缔结组织,与今天的鲸类相似... [阅读全文]
摘要:鲸龙是发现得最早的恐龙之一。1841年,人们以零星发现的牙齿和骨头命名。1870年,一具不完整的骨骼在英国牛津附近被发现。1979年在摩洛哥发现的一根鲸龙的股骨竟有2米长,相当于一个高个子男人的高度。鲸龙在某些方面还很原始:它的背骨是空心的。而后来的蜥脚类恐龙的背骨有了空腔——用来减轻重量。简介鲸龙是发现地较早得恐龙之一。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它被发现时,骨架脊椎上有海绵状缔结组织,与今天的鲸类相似... [阅读全文]
摘要:似鲸龙,是蜥形纲、蜥臀目、蜥脚型亚目下一属,一种与鲸龙非常接近的恐龙。生长于侏罗纪中、晚期,分布于英国南部和瑞士部分地区,已灭绝。化石的发现者(discoverer)→ huene,1927,命名者(first described)→huene,1927。形态特征典型体长15米。生活习性植食性恐龙。分布范围化石发现于英国南部和瑞士。亚种种类其它种(other species)→ c. glympt... [阅读全文]
摘要:吉兰泰龙是一种大型的新猎龙类,体长接近11米。吉兰泰龙属下原有4个种,即模式种大水沟吉兰泰龙,西伯利亚吉兰泰龙,毛尔图吉兰泰龙和浙江吉兰泰龙。但根据目前的研究,该属下有效的物种只有大水沟吉兰泰龙。吉兰泰龙的化石发现于中国的苏红图组,年代为早白垩世。命名由来属名意为该物种在吉兰泰盐湖周边区域发现,种名也强调发现地为大水沟。基本信息和形态学归入种毛尔图吉兰泰龙后被史蒂夫.布鲁萨特等人重新命名为毛尔图假... [阅读全文]
摘要:是种原始禽龙类恐龙,生存于中侏罗纪的英格兰。如同其他禽龙类,卡洛夫龙是草食性恐龙。卡洛夫龙与以下恐龙生存在同一区域:草食性的勒苏维斯龙与鲸龙、掠食动物如美扭椎龙与斑龙。属于一种橡树龙。形态特征小型恐龙,体长3.5米。生活习性草食性恐龙。根据其他著名鸟脚下目的行为,例如禽龙,卡洛夫龙可能以群体生存,以避免遭到掠食动物攻击。卡洛夫龙是已知最早的禽龙类之一。“目前的状态是个疑名”。模式种是利氏卡洛夫龙(... [阅读全文]
摘要:沟椎龙(学名:Bothriospondylus)是腕龙科恐龙的一属,生活于晚侏罗纪的欧洲。成年沟椎龙估计可达15-20米长,介于腕龙与侧空龙之间。高3.5米,体重约15吨。是一类体型较大的蜥脚类恐龙。生存年代沟椎龙生活在距今1.7亿 - 1.5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的巴斯通阶。形态特征沟椎龙属于超巨型恐龙,体长20米。成年沟椎龙估计可达15-20米长。高3.5米,体重约15吨。沟椎龙长有一个较大、外形... [阅读全文]
摘要:卡米洛特龙(学名Camelotia)是原蜥脚下目或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英格兰的晚三叠纪,古生物学家对于它的分类持不同的意见。在过往,它被认为是属于原蜥脚下目,但这类原始恐龙却一直都在变动。模式种是北卡米洛特龙,首先由Galton于1985年所发表。以往被称为Avalonianus及Gresslyosaurus的恐龙,最终被认为是卡米洛特龙。 [阅读全文]
摘要:禽龙(学名:Iguanodon,意为“鬣蜥的牙齿”),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6500万—2亿年)的大型恐龙。后肢发达,直立高约5米,从头部至尾尖长11米。尾巴粗重,起平衡作用。素食,舌长,利牙锯齿状,用以撕扯和切碎树叶。物种学史禽龙是古爬行动物,也是最早发现的恐... [阅读全文]
摘要:顶棘龙(学名Altispinax)是鲨齿龙科下的一属,生活于下白垩纪的欧洲。它的学名的意思是“高棘”。物种学史它的模式种学名为顿克顶棘龙(A. dunkeri),只是根据牙齿而被描述、命名。过去曾有其他已叙述种,现已被分类在其他属中,当中包括了重爪龙。原先与牙齿相关的脊椎,目前比尔克斯棘龙也被认为是顶棘龙的异名分布范围顶棘龙(学名Altispinax)是鲨齿龙科下的一属,生活于下白垩纪的欧洲。它的... [阅读全文]
摘要:沟牙龙(学名Alocodon),是于1973年由Thulborn所发现的一属恐龙,生活于中侏罗纪的葡萄牙。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alox”及“odon”组合而成,分别指“沟”及“牙”的意思,故中文译名为沟牙龙。形态特征沟牙龙属于小型恐龙,体长1米。栖息环境沟牙龙发现于葡萄牙,欧洲。所属亚种它有着与鸟臀目恐龙相似的牙齿,牙齿上有垂直的沟。有关沟牙龙的资料全是由它的牙齿而来,所以一般都会认为它只是可... [阅读全文]
摘要:阿穆尔龙(学名:Amurosaurus)是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东亚。生物学史物种命名在1991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尤瑞·波奴特斯基(Yuri Bolotsky)及Sergei Kurzanov首先描述及命名这种恐龙。属名是由黑龙江的俄罗斯名字而来;黑龙江是位于俄罗斯及中国的边界,是在发现这种恐龙的位置附近。此属有一个种,学名是“A. riabinini”,是为纪念俄罗斯古... [阅读全文]
摘要:葡萄园龙(属名Ampelosaurus)是泰坦巨龙类下的一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欧洲。与大部分蜥脚下目恐龙相似,它有着长颈及长尾巴。葡萄园龙的背部有皮内成骨形成的鳞甲。它由鼻端至尾巴可达15米长。葡萄园龙长长的脖子使它们可以吃到高处植物的叶子,这和现今的长颈鹿很相似,葡萄园龙可以称得上是中生代的“长颈鹿”。有关命名葡萄园龙的化石于1989年在法国南部奥德省的一处葡萄园中被发现,当时在这一地区,发现了... [阅读全文]
摘要:弃械龙(学名:Anoplosaurus)是结节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下白垩纪阿尔布阶末期的英格兰剑桥郡。虽然它的名字是“没有装甲的蜥蜴”,有认为它其实是有装甲的,而被分类在甲龙下目中。物种学史丝莱博士(Harry Govier Seeley)于1879年将一部分的颅后骨、牙齿碎片、几块由颈部及背部的脊骨、荐骨、部分肩带、肱骨碎片、部分左大腿骨、左胫骨、脚掌、肋骨及其他碎片命名为弃械龙属。由于它小型... [阅读全文]
摘要:比克尔斯棘龙(学名:Becklespinax)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它的模式标本是三个脊椎与神经棘,在1884年发现于英格兰萨西克斯。这些化石被认为是属于下白垩纪时代。于1991年,它被建立为新属,模式种是长棘比克尔斯棘龙(B. altispinax),属名是为纪念其发现者塞缪尔·比克尔斯(Samuel h. beckle)。物种学史比克尔斯棘龙的分类历史很复杂。它的脊椎原先被假设是与一... [阅读全文]
摘要:比霍尔龙( bihariosaurus)是禽龙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上白垩纪,类似弯龙,属于草食性动物,长度为3米。是由Marinescu在1989年所发现、描述并命名的。比霍尔龙分布于罗马尼亚。生存年代比霍尔龙距今1.53亿 - 1.4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分布范围比霍尔龙 发现于罗马尼亚,欧洲。形态特征比霍尔龙属于小型恐龙,体长3米。 [阅读全文]
摘要:祖母暴龙是启莫里奇阶在葡萄牙guimarota地区的侏罗纪晚期发现的一种兽脚类恐龙新品种。此新种恐龙和北美洲侏罗纪晚期莫里森岩层的史托龙(stokesosaurus)代表了已知最古老的暴龙类。这一发现说明暴龙类可能在侏罗纪中晚期起源于欧洲或北美。最近的发现表明早期的暴龙类身材较小,起源于小型的虚骨龙类。化石发现于葡萄牙。简介暴龙类恐龙的大名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它们是白垩纪晚期最强大的兽脚类恐龙之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