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约纳什(以色列科学家)
摘要:阿达·约纳特(英语:Ada Yonath,希伯来语:עדהיונת),以色列科学家。2009年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 [阅读全文]
摘要:阿达·约纳特(英语:Ada Yonath,希伯来语:עדהיונת),以色列科学家。2009年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 [阅读全文]
摘要:托马斯·施泰茨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人物经历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 1970年至今在耶鲁大学工作。主要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 [阅读全文]
摘要: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是英国结构生物学家,拥有美国籍,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人物经历1952年出生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吉登伯勒姆(Chidambaram),1971年获得印度巴罗达大学物理学学位,1976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1978年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生1978-1982年 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19... [阅读全文]
摘要: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出生于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这种蛋白已经成为同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2018年3月,获澳门科技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获奖记录诺贝尔化学奖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和美籍华裔科... [阅读全文]
摘要:下村修(英文:Osamu Shimomura;1928年8月27日-2018年10月19日),男,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已故日本著名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1951年,下村修从长崎医科大学药学专门部毕业。之后,进入名古屋大学深造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60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1963年,回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1982年-2001年,担任麻省... [阅读全文]
摘要: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德国化学家,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9年,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因此获得1918年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一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 [阅读全文]
摘要:肖莱马(1834年9月30日—1892年6月27日),德国共产主义者化学家。1834年9月30日生于达姆塔特城的一个木匠家庭。早年就喜爱化学,因贫困只好一面当药剂师学徒,一面自学。1859年考入吉森大学化学系,只念了一学期就被迫辍学。同年秋天,去英国曼彻斯特,为欧文斯学院的化学教授罗斯科的私人助手。1861年成为化学实验室助教,开始了独立的科学研究。1871年被破格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4... [阅读全文]
摘要: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年1月25日—1691年12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化学科学的开山祖师,近代化学的奠基人,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元年,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波义耳所著的《怀疑派化学家》(The Skeptical Chemist)。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誉称“波义耳把... [阅读全文]
摘要: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Jean Frédéric Joliot-Curie;1900年3月19日-1958年8月14日),原姓氏为约里奥(Joliot)。法国物理学家,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生平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0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法国巴黎市工业物理化学学校(École Supérieure de Physique et de Chim... [阅读全文]
摘要:皮埃尔·居里(法语: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1906年4月19日),巴黎人,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丈夫。也是“居里定律”的发现者。1903年和居里夫人还有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居里在一场马车车祸中不幸遇难。人物生平1859年5月1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 他是医生尤金·居里博士之子。他从小聪明伶俐,喜欢独立思考,又富有... [阅读全文]
摘要: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著名化学家,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在化学上的杰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化学从定性转向定量的转变。拉瓦锡因提出氧化学说而闻名。他认识并命名了氧气(1778年)和氢气(1783年),并反对燃素说。拉瓦锡帮助构建了度量体系,编写了第一份广泛的元素清单,并帮助改革化...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作道尔顿症。 1844年7月27日,道尔顿逝世。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 [阅读全文]
摘要: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国科学家,发现并归纳元素周期律,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的名著《化学原理》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重版八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旨在纪念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50年前发表元素周... [阅读全文]
摘要: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阅读全文]
摘要: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寿王李琩为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为女道士,后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