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羚
摘要:中南大羚(学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别称武广牛、亚洲麒麟,为偶蹄目牛科中南大羚属下的单型种。分布于东南亚的老挝和越南。头顶长有两只长达半米的尖角,状似羚羊,而侧脸看时好像只有一只角,因此又被称为“亚洲独角兽”。犄角上表面光滑,向后方倾斜,稍微弯曲。脸上有白色斑纹和特殊腺体,腺体能够散发出刺激气味,可用于做气味标记。 [阅读全文]
摘要:中南大羚(学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别称武广牛、亚洲麒麟,为偶蹄目牛科中南大羚属下的单型种。分布于东南亚的老挝和越南。头顶长有两只长达半米的尖角,状似羚羊,而侧脸看时好像只有一只角,因此又被称为“亚洲独角兽”。犄角上表面光滑,向后方倾斜,稍微弯曲。脸上有白色斑纹和特殊腺体,腺体能够散发出刺激气味,可用于做气味标记。 [阅读全文]
摘要:侏羚(学名:Ourebia ourebia ):头体长92-140厘米,肩高50-70厘米,体重14-21千克。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有蹄类动物,也是羚羊亚科中最小的羚羊。雄体具细长的尖角,体型优美,颈部长,耳大,腿部纤细,尾巴短而黑,底部有白色。皮毛柔软有光泽,体背毛浅黄到红褐色,腹部白色。每个膝盖都有一长串毛发。 [阅读全文]
摘要:长颈羚(学名:Litocranius walleri),又称麒麟羚。它的名字起源於索马里语的哺乳动物。长颈羚可以重达52千克及肩高超过1米,四肢细长,奔跳速度很快,并且动作十分优美。长颈羚栖息在干燥的荆棘丛林地区,一般单独或成对生活,偶尔也会6、7只雌性由一只雄性率领组成小群一起生活。长颈羚的食物主要以嫩树叶、叶芽、花朵花蕾为主,同时也喜欢吃金合欢的嫩枝条。 [阅读全文]
摘要:转角牛羚(学名:Damaliscus lunatus ):是哺乳纲、牛科的一种食草动物。头体长150-205厘米;雄性肩高104-126厘米,雌性肩高105-118厘米;尾长40-60厘米;体重量75-160千克。雌雄都有角。体背及上体覆盖有一层短而有光泽的皮毛,一般都是锈红色或棕褐色,黑色的脚部及胸部,胸部及下体有紫色斑点。 [阅读全文]
摘要:真涡虫是属于涡虫纲三肠目涡虫科的一种。生活于淡水,在水温高的夏季进行无性生殖,在咽的前方或后方行横分裂。自晚秋到冬春行有性生殖。卵囊2~2.5毫米。黑褐色或茶褐色。体色背面淡褐色,常杂以赤褐色,黄绿色;咽及生殖器处较淡。体长20~35毫米,宽2.5~4毫米。再生能力及耐饥饿能力很强。肉食性,在中国分布甚广:东北、华北、华南淡水清澈的池塘、泉水形成小溪的石块下均可采到 。 [阅读全文]
摘要:壮发蛙(学名:Trichobatrachus robustus),又名壮节蛙、骨折蛙、多毛蛙,属于节蛙科,包含在单型属发蛙属(Trichobatrachus)中,分布于中非。其俗名源自繁殖期雄性壮发蛙躯干和大腿上的毛发状结构。遇到威胁时,这种青蛙会将自己的骨头折断,从断裂处长出锋利的爪子并刺透趾垫。 [阅读全文]
摘要:棕熊是熊科熊属哺乳动物。体形健硕,肩背隆起,身后长有一条短尾。毛色多为棕褐色或棕黄色;老年呈银灰色;幼年为棕黑色。野生条件下寿命为20—30年。 [阅读全文]
摘要:鹧鸪属(学名:Francolinus):是雉科鸟类的一属,共有5个物种。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虹膜为暗褐色,嘴黑色,腿和脚为橙黄色。 [阅读全文]
摘要:珠鸡是鸡形目珠鸡科珠鸡属鸟类,俗称珠鸡。体长约50厘米。面部淡青紫色。喙强而尖。颈细长,从头后至颈的中部有针状羽毛。体羽青褐,密缀白色圆点,形似珍珠。足短,暗褐色。尾直而向下垂。 [阅读全文]
摘要:爪哇野牛是偶蹄目牛科野牛属哺乳动物。尾细长,下垂过膝部;角较小。成年公牛在两角基部由角质块相连;臀部有一独特的、大的圆盘状白斑;四肢下部染有白色。似印度野牛,但体形较小。 [阅读全文]
摘要:猪獾(拉丁学名:Arctonyx collaris)是食肉目鼬科猪獾属哺乳动物,别名土猪子、沙獾等。猪獾体长65~104厘米,尾长19~29厘米,体重7~15千克; [体型粗壮,头大颈粗,耳小眼小;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鼻垫与上唇之间裸露无毛;基部粗实,向尾尖逐渐变细;四肢粗健有力,掌垫裸出,趾垫5个,爪长而弯曲,前足爪较长, 强硬而锐利,适于挖掘。 [阅读全文]
摘要:猪(Pig、Swine)是一种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也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猪和野猪。当前人们认为猪是猪科动物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阅读全文]
摘要: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鼠李科枳椇属高大乔木,高10-25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叶互生,厚纸质至纸质,宽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心形,叶柄长2-5厘米,二歧式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花两性,萼片具网状脉或纵条纹,花瓣椭圆状匙形,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成熟时黄褐色或棕褐色,种子暗褐色或黑紫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阅读全文]
摘要: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是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其树干圆柱形;叶片近圆形,叶柄具细圆齿;花小黄绿色,卵球形,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肉穗花序 ,花序大型多分枝;果实阔肾形,有脐和白粉,成熟时由黄变为淡蓝色;种子胚乳角质;花期4月,果期12月。棕榈之名始见于中国先秦文献《山海经》中的“石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释名棕榈,又称栟榈,因皮中毛缕如马之鬃鬣,故名。 [阅读全文]
摘要:紫鹅绒,是菊科菊三七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灰白色,茎多汁,幼时直立,长大后卧俯蔓生;叶对生,长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叶缘具尖齿,叶脉紫红色,新叶呈紫红色,老叶逐渐转绿,上密布绒毛;头状花序,花梗紫红色并具绒毛,小花黄色;花期春至夏。 茎叶上密披着鹅绒般的紫红色细毛,因而得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