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
摘要:《人性的枷锁》是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一九一五年。用毛姆自己的话说,这“不是一部自传,而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事实与虚构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菲利普从童年时代起的三十年生活经历,反映了一个青年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逐步摆脱种种枷锁,获得心灵解放的过程,其中的种种痛苦、迷惘、失望、探索和感悟,一百年来引起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共鸣。毛姆(1874一1965),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 [阅读全文]
摘要:《人性的枷锁》是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一九一五年。用毛姆自己的话说,这“不是一部自传,而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事实与虚构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菲利普从童年时代起的三十年生活经历,反映了一个青年努力寻找生命的意义,逐步摆脱种种枷锁,获得心灵解放的过程,其中的种种痛苦、迷惘、失望、探索和感悟,一百年来引起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共鸣。毛姆(1874一1965),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 [阅读全文]
摘要:他来自农村,生性怯懦,在人才辈出的钢七连显得如此不着调。但就是这种笨拙,让他心无旁骛,让他心思简单,无往而不胜。从不抱怨,相信别人就像相信自己,承担所有误解,接受一切现实而永不改变内心的信仰。他是当代中国军人最真实的士兵形象,他叫许三多,一名二级士官……兰晓龙:生于湖南邵阳。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职业编剧。现居北京。话剧《爱尔纳·突击》获得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 [阅读全文]
摘要: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位被称为深度忧伤和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核心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对于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岁月,他表示:如果不是我...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随着成长,我们的性格和对人生的看法都会愈加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前人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可能就会少走弯路。在圣经故事中,就蕴藏了诸多前人的教训。本书精选了圣经故事在这一方面的教导,从这些古代经典对个人的劝勉出发,论述了我们在心智成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彼得.马斯特斯博士,年轻时曾在大英博物馆任职,对英国人文历史有深入研究。1970年,他接受伦敦中心区司布真创建的...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约瑟夫·富歇(1759—1820),法国政客。在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富歇堪称政坛不倒翁,无数和他共事的政治家被送上断头台,而他不但全身而退,且大部分时间身居要津。茨威格以入木三分的笔法刻画了富歇的人生轨迹。斯·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波多里诺》是埃科第四部小说,主人公波多里诺是一个天才骗子,他声称自己讲述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有趣的是,他的谎言总是一出口就变成真……从十字军东征、圣杯传说,到基督教城市的兴起、教皇与皇帝之间的权力冲突,这是一部探究模糊、真相与谎言实质的旷世奇书。Umberto Eco翁贝托·埃科(1932-2016)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北师大心理学部教授王芳人格心理学热门课程。★立足个体差异,从心理学视角回应“人性三问”。★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更好地认知自我。★重新看待星座、MBTI等性格测试,了解描述人格的工具。★“自我”是一个动词,我们永远在“成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和别人有何不同?这些不同从何而来,对我又意味着什么?现在的我可能发生改变吗?这些无处不在的个体差异及其由来,正是人格心理学探索的主题。本书通...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楚辞是中华美文学的源头,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最深的典籍。直接影响司马迁,贾谊,李白,杜甫等后世名家的精神气质与文学创作。《楚辞》的出现弥补了《诗经》问世300多年后诗坛的空白。鲁迅评价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楚辞》中的名句代代相传,是砥砺历代文人德行的金石,是取名的宝典。屈原的作品《离骚》开骚体诗先河,在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由此后世将《楚辞》与《诗经... [阅读全文]
摘要:贝蒂居住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那里充满着贫穷、暴力以及歧视。在贝蒂的世界里,从小她就被告知要成为遵守“社会规则”的女性,接受社会“赋予”她的不公与苦难。在那个压抑的时代,贝蒂和大多数女性一样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反抗所谓的命运,不得不选择隐忍,直至挚爱的姐妹们一个个在屈辱和不甘中离开人世,她终于决定勇敢站出来,发出积压已久的声音,开始自己的抗争……蒂芙尼·麦克丹尼尔(Tiffany McDaniel)...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本书是《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散文代表作,记录了他作为飞行员在比利牛斯山、撒哈拉沙漠等地执行飞行任务时所经历的种种冒险,描绘了微风、沙漠和星辰的温柔诗意,也灌注了他对这颗星球的深沉思考。圣埃克苏佩里以高空俯瞰的视角,超越了民族、国家、政治利益、物质企图等困束人类的枷锁,以宇宙的尺度重新衡量人类,歌颂人类的勇气与高尚,也思考人类的卑微和残忍,以细腻思绪与恢弘气魄,诠释人之所为人的核心——... [阅读全文]
摘要: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古都》是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作者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领军人物,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逐渐形成了感伤、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底色。他一生创作了100多篇小说,中短篇...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康德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构反思判断,最终完成了其先验论哲学体系。本书为《判断力批判》单行本,与全集中的译本在内容上有三点不同。... [阅读全文]
摘要:作品简介《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著作。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 [阅读全文]
摘要:本书讲述了孟婆南葵为救身中剧毒的父亲而进昆仑采药,在昆仑山中被暴雪所困香消玉殒,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成为了冥帝和墨的孟婆,并在哥哥姬宣仁的帮助下查明了父亲中毒的真相,挽救南雀国于水火之中的故事。李莎,希达工作室创办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研究生;香港大学整合营销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专业。代表作品有《直觉力:让人生经验转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