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7.4K
1335

约翰·斯坦贝克(20世纪美国作家)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年2月27日~1968年12月20日),20世纪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伊甸之东》、《烦恼的冬天》等。

1902年,斯坦贝克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1925年,斯坦贝克曾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对记者这种职业感到失望和厌烦。 于是,他返回加州,投身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1937年发表小说《人鼠之间》,1939年出版小说《愤怒的葡萄》。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6年初,斯坦贝克作为纽约报纸《新闻日报》的战地记者前往南越。 斯坦贝克返回美国后,继续在家中写作。 1968年5月,他的身体开始垮下来,1968年12月21日,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人物经历

1902年,约翰·斯坦贝克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利纳斯市,父亲约翰·恩斯特·斯坦贝克内战后迁居西部,经营面粉厂,并担任蒙特里县政府会计多年;母亲奥莉维·汉密尔顿是小学教师。斯坦贝克童年时期读书很多。1919年,高中毕业,在校时担任班长,假期常去附近牧场当雇工。

1920—1925年就读于斯坦福大学,但常中断,或去牧场当雇工,或当筑路工人,或在甜菜厂当化学师,同时学习写作。1925年离开斯坦福大学,未得学位。去纽约,想当作家。做过工人和记者,作品未获发表。

1926—1929年回加州,做各种非技术工,一度在塔和湖畔狩猎场当看守,因失职被解雇。继续写作。192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杯》,内容为一名海盗怎样成为总督,小说副标题为“海盗亨利·摩根爵士的生平故事”。

1930年结婚,迁居“太平洋林地”,结识海洋生物学家艾达·里克兹,后成为终生好友。193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堂牧场》,该书以插曲形式描写加州几家农民的故事。同年迁居洛杉矶。

1933年,出版长篇小说《献给一位未知的神》,描写一个家族西迁加州拓荒的故事。同年迁回蒙特里。

1934年,短篇小说《谋害》得欧·亨利奖。1935年,出版中篇小说《煎饼坪》,小说描写一群流浪汉的生活和友谊。该书得加利福尼亚州俱乐部年度金牌奖。从这本书起,斯坦贝克的作品为评论界所注意。

1936年出版中篇小说《胜负未决》,小说描写果园的罢工斗争,获加利福尼亚州1936年最佳小说奖。调查萨利纳斯与倍克斯菲尔德地区流浪雇工的生活状况并发表报道,并去墨西哥旅游。

1937年发表中篇小说《人鼠之间》,内容是流浪的季节工人生活理想的幻灭。该书马上畅销,为“每月读书会俱乐部”选中;改编成剧本后在纽约上演,深受欢迎,获“纽约戏剧评论社”季度奖。这一年斯坦贝克经纽约赴英国、瑞典和苏联旅游。回国后参加俄克拉何马农田季节工人西迁的队伍,直到加利福尼亚。

193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长谷》,收十三篇作品。1939年出版《愤怒的葡萄》,该书以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为背景,描写中西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发表后引起轰动,促使政府对农田季节工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同年当选为全国艺术与文学院会员。

1940年,《愤怒的葡萄》获普立策奖、“美国畅销书协会奖”和“今日社会服务工作奖”。同年斯坦贝克去墨西哥为电影《被遗忘的村庄》撰写解说词。1941年,出版与里克兹合写的专著《柯特兹海》。

1942年,斯坦贝克和妻子离婚。出版为空军撰写的著作《投弹》。出版中篇小说《月亮下去了》,引起争论。改编为剧本在纽约上演后,继续引起争论。

1943年,再婚,迁居纽约。任纽约《先驱论坛报》驻欧记者,从英国、北非、意大利等地撰写有关二次大战的通讯报道。

1945年,出版中篇小说《罐头厂街》,该作写小镇生活,恢复到《煎饼坪》的喜剧风格。再版《小红马》,增第四部分。1946年,《月亮下去了》获挪威国王哈肯颁赠的“自由十字勋章”。

1947年,出版取材于墨西哥民间传说的中篇小说《珍珠》。初稿原名《世界的珍珠》,刊登于《妇女家庭良友》杂志(1945年第12期)。成书后拍摄成电影。出版中篇小说《不称心的客车》,写一个任性的司机和各类旅客的表现。同年与摄影家罗伯特·卡巴访问苏联。

1948年选入“美国文学研究院”。与卡巴合写的《旅俄日记》出版。1950年出版中篇小说《烈焰》,与爱琳·司各脱结婚。

1952年,出版长篇小说《伊甸之东》,写两个家族西迁加州后的变化发展。1953年,去欧洲为《柯里尔》等杂志撰写各种题材的散文。自选并出版《约翰·斯坦贝克中篇小说》,收《煎饼坪》、《小红马》、《人鼠之间》、《月亮下去了》、《罐头厂街》、《珍珠》等六种。

1954年,出版中篇小说《甜蜜的星期四》,小说为《罐头厂街》的续编,反映西部小镇的喜剧性生活。后改编为轻歌剧上演。1957年,出版长篇小说《丕平四世的短命王朝》,副题“虚构捏造之作”,以法国为背景的滑稽故事。

1958年,出版战地通讯集《过去有一场战争》。1961年,出版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烦恼的冬天》。

1962年,斯坦贝克出版自己环游美国的旅行札记《查利偕游记》,考察战后美国各地区的生活。12月凭借《人鼠之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4年获“自由新闻勋章”与“合众国自由勋章”。1965年为《每日新闻》撰写专栏,包括越战报道。1966年初,斯坦贝克作为纽约报纸《新闻日报》的战地记者前往南越。 1968年,因心脏病病逝,葬于萨利纳斯。

主要作品

中文名

英文名

体裁

出版日期

《金杯》

Cup of Gold

长篇小说

1929

《天堂牧场》

The Pastures of Heaven

长篇小说

1932

《小红马》

The Red Pony


1933

《献给一位未知的神》

To a God Unknown

长篇小说

1933

《煎饼坪》

Tortilla Flat

中篇小说

1935

《胜负未定》

In Dubious Battle

中篇小说

1936

《人鼠之间》

Of Mice and Men

中篇小说

1937

《长谷》

The Long Valley

短篇小说集

1938

《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长篇小说

1939

《被遗忘的村庄》

The Forgotten Village


1941

《柯特兹海》

Sea of Cortez: A Leisurely Journal of Travel and Research

专著

1941

《月亮下去了》

The Moon Is Down

中篇小说

1942

《投弹》

Bombs Away: The Story of a Bomber Team


1942

《罐头厂街》

Cannery Row

中篇小说

1945

《不称心的客车》

The Wayward Bus

中篇小说

1947

《珍珠》

The Pearl

中篇小说

1947

《旅俄日记》

A Russian Journal


1948

《燃烧的夜晚》

Burning Bright

中篇小说

1950


The Log from the Sea of Cortez


1951

《伊甸之东》

East of Eden

长篇小说

1952

《甜蜜的星期四》

Sweet Thursday

中篇小说

1954

《丕平四世的短命王朝》

The Short Reign of Pippin Ⅳ: A Fabrication

长篇小说

1957

《过去有一场战争》

Once There Was A War

战地通讯集

1958

《烦恼的冬天》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长篇小说

1961

《查利偕游记》

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

旅行札记

1962


America and Americans


1966


Journal of a Novel: The East of Eden Letters


1969


Viva Zapata!


1975


The Act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Noble Knights


1976


Working Days: The Journal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1989


Steinbeck in Vietnam: Dispatches from the War


2012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在斯坦贝克的艺术世界中,对人类贫苦物质条件下各种生存状态的观照与描绘,具有一种突出的、决定性的地位。这是他小说创作(也包括大部分新闻纪实性作品)的一个普遍特征。他对于人类生存的本质问题乃至超越性问题的思考。在斯坦贝克的小说中,“贫穷”主要指的就是物质上极其匮乏的状态。斯坦贝克笔下的人物,一般总是生存在物质条件相当困窘的状态中——或者说,他执意于描写人类贫穷条件下的种种生活状态。在具体的创作中,他有关贫困的书写当然会和现实主题发生联系,但对贫穷问题的一般化考察和对人生无法摆脱的物质贫困状态的探讨则是他更内在、更深刻的艺术关切。

需要指出的是,在斯坦贝克的创作中,这种对物质贫穷的关注事实上还内在地转化成了他对世界的一般体验方式。在斯坦贝克的笔下,贫困诚然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甚至是毁灭性的痛苦,但是,他更着意刻画的,却是在此种看起来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的巨大痛苦中,没有被击垮、没有被磨灭的人性尊严的部分。

约翰·斯坦贝克的许多作品以美国的土地和人民为题材。他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他的小说刻画了富于同情心和人情味的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生活时世的广阔壮丽的图景。

例如《愤怒的葡萄》以经济危机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和斗争为背景。小说突出描写这些破产农民的互助友爱的精神。互不相识的难民只要走在同一条逃荒路上,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就可以在同样困苦的人们中间得到支援和接济。作者通过人物的口强调说:“你如果遇到困难或者受了委屈,你就找穷人去。除了穷人,谁也帮不了你的忙。”这与奢侈的有产者扔出来的一点点布施有着本质的区别。

斯坦贝克笔下的农民并不停留在互相支援这一点上。他们以切身的经历表现出阶级觉悟的提高,体会到团结战斗的重要。

艺术特色

诗性语言

斯坦贝克在成为一个小说家的同时,也成为一位散文诗人或者说具有“诗性”写作特征的作家。斯坦贝克成为一个小说家的选择是有意识的,他却总是一个“行吟诗人”,对自己散文作品中的诗性和音乐性很感兴趣,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强调语言的“声音、视觉和感觉的重要性。斯坦贝克在自己的小说语言中形成了一种交响乐的风格,创造了一种美妙的音乐曲调,来表现作品宏大和崇高的主题,以便教育和愉悦读者。他的小说语言的诗性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小说题目的隐喻性、人物口语的形象和哲理性以及叙述语言的诗意性。

女性形象

斯坦贝克在众多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乔德妈众神之母形象、被抛弃却又重新担当责任的罗莎香,压抑、困惑的伊莉莎等等。在这些女性形象上基本可以看出斯坦贝克对女性的态度:斯坦贝克既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又对她们寄予了希望,她们是新生的力量、不亚于男性的力量,不可或缺的另一极。而从乔德妈和罗莎香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她们身上的女权精神以及斯坦贝克对其寄予的期望。斯坦贝克的女性主义意识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相契合,我们可以说,斯坦贝克有意无意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声音和立场。

生态主义

长期以来斯坦贝克的小说经常被作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左翼文学”来加以解读,评论界通常认为他最优秀的作品是写于30年代。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构和颠覆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整体现或生态整体原则是生态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的共同原则之一,斯坦贝克生态整体现主要体现在他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控诉上,对人类中心的批判以及对人类集体主义的赞美。

获奖记录

文学类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获奖结果
1962 诺贝尔文学奖 《人鼠之间》 获奖
1946 自由十字勋章 《月亮下去了》 获奖
1940 普利策文学奖 《愤怒的葡萄》 获奖
1940 美国畅销书协会奖 《愤怒的葡萄》 获奖
1940 今日社会服务工作奖 《愤怒的葡萄》 获奖
1936 加利福尼亚州1936年最佳小说奖 《胜负未决》 获奖
1934 欧·亨利奖 《谋害》 获奖
荣誉类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结果
1964 自由新闻勋章 获奖
1964 合众国自由勋章 获奖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从辛克莱·路易斯到欧内斯特·海明威中,斯坦贝克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和成就。他的同情心总是在受压迫的、无法适应环境的和受挫折的人一方;他善于将生活的单纯喜悦与残酷而阴冷的对金钱财富的贪欲作对比。然而,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发现了美国人的本质,即对大自然、土地、荒野、山脉和海岸的伟大感情。所有这些都成了斯坦贝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源泉,使他在人生之内或人生之外都能获得活生生的题材。(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评)

约翰·斯坦贝克是从“严肃自然主义”转向“神话式自然主义”的重要小说家。(英国评论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现代美国小说》评)

后世纪念

2002年是斯坦贝克一百周年诞辰,美国在39个州举行175场历时一年的各类纪念活动。

1335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