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5.2K
3416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等领域进行研究)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电机系,开学后转系成为物理系学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2003年,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名誉主任;2006年,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政道主要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领域进行研究。  

人物经历

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政道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上海读小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12日,侵华日军占领上海,被迫辍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读中学。

民国三十年(1941年),再次辍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到达江西,就读赣州联合中学,中学未毕业即赴贵州参加高考。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电机系,开学后转系成为物理系学生,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

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担任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年—1953年,被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聘任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7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7年,与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继在1915年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之后,第二年轻的获奖者。

1959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53年—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

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3年—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最高职称。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当选为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同年12月,哥伦比亚大学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任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1997年—2003年,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名誉主任。

2006年起,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李政道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包括高能物理学(即粒子物理学)、量子场论、核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即湍流理论)、多体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后演变为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力学以及广义相对论等诸方面,在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方面多有建树。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1949年,与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普适费米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李模型"理论。

1956年4月起,李政道和杨振宁联袂合作,联手攻关令当时国际物理学界困惑不已的焦点难题—θ–τ之谜,大胆冲破宇称守恒普适性的羁绊,以将检测量从二维标量改为三维赝标量为突破口,同年10月1日发表经典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率先全面而系统地提出李-杨假说。翌年初,这一假说便得到哥大吴健雄小组和伽文-莱德曼小组以及芝加哥大学泰勒格第小组的完美实验验证,θ–τ之谜很快就被成功一举破解(后证实θ介子和τ介子实为同一种粒子,即电中性K介子),李-杨假说便随之升格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1957年,与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电荷共轭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动理论,对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作出了贡献。 

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1984年,李政道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21世纪,李政道把目光投向新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耄耋之年,他仍在挑战物理,为研究简并的物理真空,在求解薛定谔方程式和非微扰问题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进而探讨暗物质的本质、中微子质量本征态的转换矩阵等。

  • 学术论著

根据2007年12月诺贝尔奖官网显示,李政道先后发表300多篇论文和多本著作。 

学术论文

李政道. 弱相互作用进展[J]. 自然杂志, 1987(02):5-12+82.

李政道. 夸克模型——今日的粒子物理[J]. 自然杂志, 1979(05):13-16.

李政道. 艺术和科学[J]. 科学, 1997(1):3-10.

李政道, 冯承天, 陆继宗. 对称和不对称[J]. 自然杂志, 1990(7):9.

参考资料: 

学术著作

时间

名称

著者

出版社

1979年

场论简引和粒子物理

李政道著

中国科大研究生院

1980年

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李政道, 吴顺唐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年—1981年

场论与粒子物理学

李政道著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粒子物理和场论简引(上)

李政道, 阮同泽, 汤拒非, 庆承瑞著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粒子物理和场论简引(下)

李政道, 阮同泽, 汤拒非, 庆承瑞著

科学出版社

1984年

统计力学

(美)李政道著 ; 吴元芳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

对称、不对称和粒子世界

李政道著

科学出版社

1992年

对称, 不对称和粒子世界

李政道, 朱允伦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对称,不对称和粒子世界

李政道著 ; 朱允伦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粒子物理和场论

(美)李政道著 ; 汤拒非…[等]译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

绿色战略: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李政道, 周光召主编

青岛出版社

1999年

李政道文录

李政道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0年

对称与不对称

李政道, 朱允伦, 柳怀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

科学之美

李政道, 杨振宁等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年

粒子物理和场论 : 李政道讲义

李政道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李政道讲义 : 统计力学

李政道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

李政道随笔画选

李政道创作 ;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选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年

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李政道, 冯远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资料:

  • 学术交流

1984年,李政道回中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8年,李政道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人才培养

  •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

20世纪80年代初,李政道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截至2008年,培养了915位博士研究生。同时培养了3800余名“䇹政学者”。 

  • 培养成果

培养出的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沈志勋

沈志勋,美国国籍,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物理科学Paul Pigott讲席教授,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戴宏杰

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文小刚

文小刚,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王中林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谢心澄

谢心澄,1959年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罗民兴

罗民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理论物理学家。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张东辉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汤超

汤超,195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首任主任。

高层次物理学人才

郭鸿

郭鸿,男,汉族,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CUSPEA计划”赴美留学生

杨立友

杨立友,男,1961年生,留美物理学博士,有30年太阳能光伏行业经历,2013年起任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公司总工程师。

䇹政学者

李辉


䇹政学者

金丽华


䇹政学者

郑耿峰

郑耿峰,男,博士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资料:  

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1957年

诺贝尔物理奖

1957年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57年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年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64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9年

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

1970年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77年

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

1979年

伽利略·伽利莱奖章

1986年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86年

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

1994年

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

1994年6月8日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年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年

纽约市科学奖

1999年

教皇保罗奖

1999年

中国政府友谊奖

2000年

纽约科学院奖

2007年

日本旭日重光奖章

2009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2015年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2016年

中华文化人物

2022年

入选2022福布斯中国·全球华人精英Top 100”榜单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1990年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2018年—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 家庭背景

家庭成员

曾祖父

李子义

李子义(1844年—1904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1866年前后受美国监理会传教士的派遣,由松江府上海迁居苏州府而成为苏州天赐庄李氏家族的始迁祖,经多年繁衍生息,李氏家族早已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英才辈出并扬名海内外。据罗元旭著《东成西就:七个华人基督教家族与中西交流百年》(2014年5月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一书介绍,苏州李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七个基督教家族之一。

父亲

李骏康

李骏康(1897年—1955年),1915年从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1916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新成立的农林科(今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1919年毕业时系农林科第2届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外国洋行从事化肥进口贸易,收入颇丰,家庭殷实富足。1918年与出身于天主教名门世家的张明璋(1900年—1983年)在上海结婚。

哥哥

李宏道、李崇道


弟弟

李达道、李学道


妹妹

李雅芸


妻子

秦惠䇹


长子

李中清

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生于1952年

次子

李中汉

化学家,生于1955年

儿媳妇

黄美芬


参考资料:

  • 婚姻

1946年秋,李政道辗转就读于芝加哥大学,他曾默许决心,决定不负韶华,自己不在学术上取得较大成就就不考虑婚恋问题。但李政道对秦惠䇹一见钟情,果敢抛下决心,主动发起攻势去追求自己心仪的姑娘。

1950年6月3日,李政道和秦惠䇹在芝加哥市政厅登记结婚并合影留念,秦惠䇹是冲破家庭阻力而毅然非李不嫁的。

1996年11月29日,秦惠䇹因肺癌晚期而不幸逝于纽约市,享年68岁。

人物评价

李政道品格高尚,谦虚务实,他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一个品质纯粹的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雅丹评)

李政道是一个极聪明的物理学家,吸收能力强,工作十分努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

李政道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备受尊崇的领袖之一,李政道在宇称不守恒等方面的伟大研究成就已载入物理学史册,不仅被学界、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评)

李政道一向站得高看得远,又关注细节和落实,科研和日常行政事务都认真严谨。(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心澄评)

李政道博学多才,虽然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在物理学,但李政道在其他很多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北大现代农学院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许智宏评)

李政道对当代物理学特别是高能物理学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诺贝尔奖研究者朱安远评)

人物影响

  • 君政基金

1996年11月29日,秦惠䇹逝世。李政道和家人宣布“为了纪念秦惠䇹,准备设立“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䇹政基金”)。专门用来资助中国优秀大学本科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见习科学研究,接触科学家。基金经费主要用李政道和秦惠䇹的全部存款积蓄,以后再逐步扩大。根据秦惠䇹的遗愿,每年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中必须有一半是女生。基金于1998年建立。 

  • 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出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䇹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新增)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

  •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

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成立,希望能够回答“钱学森之问”,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杰出人才等。

  • 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学院

2020年11月24日,李政道科学与艺术学院在西南大学成立。

3416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