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由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两个学科部组成,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北省特色学科、物理学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电路与系统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纳米材料与器件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及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学科教学论(物理)教育硕士点;开办物理学(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北省品牌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及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单独招生)。 学院拥有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电子功能材料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能源信息材料湖北省高等学校自主创新重点基地、湖北省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优质科研教学平台。
师资力量
学院有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团队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1人,专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2人。他们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位和在国外与境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包括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楚天学者特聘讲座教授7人、楚天学子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人选1人,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省教学名师、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86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青年、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省自然科学奖3项)和多项教学成果奖励,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国家规划教材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篇、SCI引用2000余次,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上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并广泛应用于中国军舰载雷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微纳传感器、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绿色能源材料与器件、磁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先进之列,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业设置
物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实验技能,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并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能在物理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引论、分子物理与热力学、电磁理论、数学物理方法、光学、原子物理学、分析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子技术基础。
(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纳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与较强实际动手能力,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微电子、光电子等系统的设计、制造工作,具备相应的新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管理方面能力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类基础、电子类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基础、专业基础和电子线路,电子材料,微电子,光电子方向的设计与应用培训课程。以及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制造技术、集成电路EDA设计、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显示技术等专业课程。
(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制造领域高素质的工程科技人才。学生应具有自然科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微电子材料制备、集成电路工艺模拟与分析、半导体新器件及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在相应领域从事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的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与计算机系列、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逻辑设计、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化学、微电子学概论、微电子制造原理与工程技术、CMOS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微电子封装与测试等专业课程。
(本科,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硕博士点
1.材料学(博士、硕士学位点)
材料学博士、硕士点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省级专家3人,博士12人,形成了较强的学术梯队。本学位点在以下五个方向招收研究生:
(1)铁电压电陶瓷。主要研究各种铁电压电陶瓷材料的制备,结构,电学性能及其在电子元器件中的应用。
(2)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主要研究纳米磁性薄膜、氧化物半导体一维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带、纳米棒)等制备技术,结构表征技术及其光电磁特性。
(3)光电功能材料(含非线性光学材料)。主要研究光通信领域和光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信息产生、传输、转换、存储、调制、处理和显示等功能的光电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
(4)电子衍射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研究电子衍射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材料微观结构、铁电畴结构、缺陷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5)功能薄膜材料。主要研究铁电、磁性、光电、超硬等多种功能薄膜的物理与化学制备技术、微观机构、物理性能及其在信息领域的应用。
2.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授权点)
物理学学位点有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具有博士学位15人。本学位点在以下二级学科招收研究生:
(1)理论物理。主要从事量子统计、理论物理方法、计算物理、天体物理以及宇宙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2)凝聚态物理。主要从事电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杂质对性能的影响、截流输运理论、介电驰豫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3)无线电物理。主要从事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以及电磁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
(4)光学。主要从事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量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以及光电子技术与光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5)等离子体物理。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的输运机理、等离子体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6)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象理论与夸克物质理论、纳米技术和原子修饰等方面的研究。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点,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授权点)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位点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8人。本学位点在以下4个方向招收研究生:
(1)光学电子信息处理与光探测系统。主要研究光电器件中的物理问题、光电子学理论、光电信息处理、光探测的应用和新型光电器件的研制。
(2)固体电子材料与物理分析: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电介质材料、铁电压电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相变、性能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
(3)微电子技术与器件集成:主要研究微电子技术、微加工技术和电子功能材料的器件化与集成化。
(4)系统分析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微电子系统、智能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系统分析与信息处理的原理和技术。
4.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
“课程与教学论”学位点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在“物理教学论”与“现代电子课程教学论”方向招收研究生:
(1)“物理教学论”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理论为基础,探索物理学过程中的特殊规律以及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现代电子课程教学论”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理论为基础,研究高校中与现代电子科技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模式、手段、方法、特点等问题,以适应社会对培养电子类科技人才的要求。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1、物理学省级重点学科(一级)
主要从事低维介观物理、功能材料物理、计算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等方向的研究,有教授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15人,硕士30人。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余篇。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湖北省青年科技奖1项,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名师”奖1项。在物理学一级学科中有五个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1)铁电压电物理:主要围绕压电铁电材料与器件,功能陶瓷薄膜,铁电物理等三个主要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2)纳米结构与低维物理:研究新型稀磁半导体纳米棒、铁电纳米线、纳米超高密度磁记录介质。
(3)计算凝聚态物理:采用解析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强关联多电子系统和团簇尺寸受限小量子系统的输运性质以及超导特性。
(4)磁性物理与自旋电子学:研究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的庞电致电阻效应和自旋相关界面输运以及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制备合成、微观结构分析和磁性测量。
(5)固体电子与光电子物理:研究光纤系统中的非线性物理效应、非线性单膜光纤光孤子微扰理论及其应用。
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级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和微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近50篇被SCI,EI收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市级重点研究项目10余项,在微电子技术与集成器件、系统分析与信息处理、光学电子信息处理与光探测系统和固态电子与物性分析四个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微电子技术与集成器件主要从事微机械理论、微机械材料与微结构、微细加工技术、微传感器与集成铁电器件等发面的研究工作。在压电薄膜微型马达、毫米级压电薄膜SAW滤波器以及新型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阵列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性工作。系统分析与信息处理主要从事压电陶瓷器件的结构和设计、器件的驱动电路及电学特性,智能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系统分析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光学电子信息处理与光探测系统主要从事光学测量、光谱技术、CT技术、图象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固态电子与物性分析主要从事先进材料的慢介电弛豫效应和热刺激电流效应的机理研究、新型无机材料的结构与物性分析、材料的组成及相变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
1.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省级重点实验室
“铁电压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以先进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内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指导,以压电陶瓷器件、集成铁电器件、纳米传感器件、光电子器件为目标,揭示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与材料物理化学特性、器件性能之间的有机联系,探索新型材料与器件,加速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的推广应用。实验室不仅在压电陶瓷材料与器件、铁电薄膜、集成铁电器件、纳米信息材料与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还成功研制出大功率陶瓷变压器、压电超声马达、压电陶瓷耦合固态继电器、军用雷达电源等产品,为中国国防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实验室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湖北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他引80余次,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树立了较高的学术地位。
实验室依托湖北大学物电学院,已建立相关省重点学科(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材料学),硕士点(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等本科专业。实验室拥有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包括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13名,博士16名。实验室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访问活动,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2. 电子功能材料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中心有铁电压电陶瓷材料与器件、纳米信息存储材料、光电材料与光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四个稳定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科研方向。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企业,中心十分重视产、学、研相结合,主要合作项目有:与“蓝光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高性能压电点火瓷柱;与“福建南安宏伟技术陶瓷厂”合作研究新型电子功能材料;为河南油田研发设计 “江河联合站消防应急预案及演示系统”以及“江河矿报表管理系统”,该系统已在河南油田投入使用,其中《江河联合站突发事件处置程序》获得河南油田一等奖;为武昌南站机务段设计 “高精度数据采集仪”以及为同济医学院设计 “玻璃微电机拉伸仪”,并已分别投入使用;为武大新材料有机硅有限公司和襄樊烟厂等企业研发了“电梯控制器”、“有机硅生产控制系统” 以及“烟厂控制系统”。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