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7.1K
1100

冰脊龙

冰脊龙是一种发现于南极洲的中大型兽脚类恐龙,体长约6-7米,是早侏罗世南极洲最大的肉食动物。该属下目前仅有一种,即模式种艾氏冰脊龙。冰脊龙的正型标本属于一件亚成体,因此成年个体的体型会更大。冰脊龙是南极洲发现的第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也是该地区命名的第一种非鸟恐龙。早侏罗世的南极大陆离赤道较近,因此气候比现在暖和很多,但是依然比其它地区凉爽。冰脊龙的发现表明,早侏罗世的南极大陆的气候还未变得极端恶劣,依然能够孕育一些大型动物。

命名由来

冰脊龙的属名是一个合成词,含义为“冰雪之冠”。种名致敬了首次发现化石的人大卫·艾略特。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目前仅有一件冰脊龙标本被正式发表,即正型标本FMNH PR1821。头骨关联保存,但是缺少吻端的大多数骨块。头后骨骼保存了第6-10枚颈椎,几根颈椎肋骨,几节前端背椎,多数中后端背椎,一些背椎肋骨,第五节荐椎,三个人字骨,大量尾椎,两侧部分保存的肱骨,桡骨近端,尺骨近端,部分肠骨和耻骨的近端,两侧的坐骨,部分保存的两侧股骨,胫骨远端,腓骨,距骨和跟骨。

2013年发现了一件新的冰脊龙标本,但是目前还未正式描述发表。

冰脊龙具有以下鉴定特征组合与其它兽脚类相区分:两侧泪骨的背缘扩展,愈合形成一个位于头骨中线处的冠饰。下颞窝被鳞骨与颧骨构成的骨棒完全分割呈两个部分。颈椎肋骨具有很长的前突。

冰脊龙的头骨较深,较窄,具有很大的眶前窗,与北美的异特龙和中国的永川龙非常相似。泪骨具有气腔化构造,但是不具备大的气腔化开口。股骨与双脊龙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股骨干较为弯曲,股骨远端没有很发育的伸肌沟。胫骨远端,跟骨,距骨愈合。腰带骨骼与单脊龙和永川龙非常相似。

系统发育位置

冰脊龙具备一些基干兽脚类的特征,同时也具备一些新兽脚类的特征,因此它的系统发育位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些研究认为冰脊龙属于基干的坚尾龙类,其系统发育位置较角鼻龙类更为进步,但是较鸟兽脚类更为原始 。而近期的另外一些研究却认为冰脊龙属于基干兽脚类,其系统发育位置较双脊龙要更为原始 。

体型估计

冰脊龙正型标本的体长约在6-7米,体重约350-465千克。然而正型标本属于一个亚成年的个体,因此成年冰脊龙的体型会更大。冰脊龙也是早侏罗世体型最大的兽脚类恐龙之一 。

头骨冠饰

冰脊龙最为显眼的特征就是它头顶的“皇冠”,这种由两侧泪骨愈合而来的冠饰在兽脚类恐龙中也是非常独特的。早期的研究认为冰脊龙的冠饰用于展示功能,在交配时用于吸引异性。一些学者也提出冠饰也可以用于种内的争斗。考虑到冰脊龙的头冠较为脆弱,因此不太适合作为进攻的武器 。

脑颅结构

一项未正式发表的研究(目前仅有会议摘要)显示,冰脊龙的脑颅结构与拥有很多原始的特征,与异特龙类和虚骨龙类拥有较大的差异,而与双脊龙较为相似。这些发现显示了冰脊龙的系统发育位置可能较为原始 。

古生态学

早侏罗世的南极洲比现在更靠近赤道,气候没有现在这么极端,但依然比其它地区寒冷。一项气候模拟研究显示,尽管早侏罗世南极洲内陆的气候环境较为恶劣,但是在海岸线附近的地区最冷的温度不会比冰点低很多 。尽管如此,冰脊龙所处的生存环境仍然比其它恐龙要恶劣很多。它的发现极大的扩增了古生物学家关于恐龙对极端气候耐受能力的知识。与冰脊龙一同发现的还包括属于蜥脚形类的冰河龙,一些三列齿兽,以及一些属于翼龙类的骨骼化石。冰脊龙时该地区最大的捕食者,因此可能以蜥脚形类恐龙为食。

1100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南巨龙
下一篇:南极甲龙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