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理恩龙
理理恩龙(属名:Liliensternus),又名莱立恩斯顿龙,是腔骨龙超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三叠纪,约2亿1500万年前到2亿年前。理理恩龙是在1934年于德国发现,种名以德国科学家雨果·吕勒(Hugo Rühle von Lilienstern)博士为名。理理恩龙身长约5.15米,重量约127公斤。理理恩龙可能猎食草食性恐龙,例如板龙。
形态特征
理理恩龙体长将近2米,重达100至140公斤,是那个时候生活的最大的食肉恐龙。它长得很象以后出现的双脊龙——有着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前肢却相当地短。此外,理理恩龙还显示了许多早期肉食恐龙的特点,比如说,手上还有5个手指。不过,它的第四指和第五指已经退化缩小了。在以后出现的食肉恐龙中,第四指和第五指根本就不发育。
理理恩龙最特别的地方是它头上的脊冠,由于脊冠只是两片薄薄的骨头,所以很不结实。在捕食时如果脊冠被攻击,它很可能因剧痛而放弃眼前的猎物,这也是唯一能够摆脱它的办法。
简介
名称:理理恩龙
拉丁学名:liliensternus
释义:来自理理恩的蜥蜴
种类:虚骨龙类
年代:三叠纪晚期
体长:2~5米
体重:100至140公斤
食性:肉食
辨认要诀: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前肢却相当短
模式种是理氏理理恩龙(L. liliensterni)。第二个种是Liliensternus airelensis,颈部有一对外部侧腔,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属Lophostropheus。
分布范围
化石发现于德国和法国。
生活习性
理理恩龙的捕食方式和现今肉食性动物的捕食方式十分相似。它们通常会在水边袭击猎物,主要是植食性动物。因为植食动物不善水性,在水中时运动会变得十分缓慢,理理恩龙正是利用植食性动物的这种缺点对其发动袭击的。
化石证据
这种早期的兽脚类恐龙能快速奔走,手和脚上都长有致命的爪子。它身上所具有的这些体形特征,比如双足行走、手足长有利爪等,从三叠纪到白垩纪一直延续在各种肉食恐龙的身上。今天的肉食鸟类就是从这类早期的双足掠食动物演化而来的。它们会成群围攻大型猎物,通过一系列攻击撕破它的皮肉,让它流血过多而死。理理恩龙生活在河畔的树林里,因为当时大陆的其他地方都很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