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8.2K
5680

宋茶:风雅与腔调

作品简介

周重林新作《宋茶:风雅与腔调》问世,探寻宋代茶人的生活美学,带你走近范仲淹、欧阳修、蔡襄、苏轼、赵佶等人的茶世界。宋人觉得美的好的,我们也会觉得美。也许有时候会觉得不以为然,但过段时间,还是得走回来。

范仲淹发出清白之音,欧阳修拒不雅于门外,蔡襄用茶影响皇帝与士大夫,苏轼在茶中看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赵佶唱出了盛世最后的挽歌,沈安老人说,这一切都是空的,他提炼出来的,茶器精神是什么?虚己待物。山川之外,江湖之中,一杯清茶,看深浅浮沉,这太像人生。此番新作《宋茶:风雅与腔调》,前言回顾了点茶在中国的消亡与复兴,追忆了昆明在抗日战争时期,头上是轰鸣的战斗机,屋檐下茶事生活却徐徐展开。张充和等人,把风雅玩到了最后。天灾人祸不断,讲风雅还有意义吗?有。孔子绝粮于陈,仍弦歌不绝。本书以古琴结尾,强调「风雅」早于所谓的「茶道」。

全书以范仲淹开篇,他为宋茶带来全新的人格,为人清白,为官清廉,为世清尚,影响了欧阳修苏轼赵佶沈安老人等人茶学书写,构成大宋文化精神的基石。蔡襄倡导的「色香味」茶品鉴三要素影响至今,赵佶的「香甘重滑」品茶四要素是今天茶人在茶桌前所演练的日日之功,宋茶之后,大家都成了缝补匠,无太大理论创新。而欧阳修与苏轼是宋茶美学的集大成者,「三不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与不迁,以及不污构成中国茶道艺术的主要骨架。三不点指的是:茶不好不点,景不好不点,人不好不点。只有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才懂得说不,懂得拒绝,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有见识,才能把才华与德道都融进审美之中,最后以一种可见的人格呈现出来。茶文化并不只是以知识的面貌出现,更多时候,茶文化的呈现方式归于人格,往之即温,饮之即润。

周重林,潜心研究茶学近20年,著有多部畅销茶学著作,代表作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茶文入选全国高考和各地会考、联考的试卷。擅长把茶文化放入人类思想史中体察,研究具有独创性的魅力。

作品目录

  1. 前言 点茶艺术的消亡与复兴
  2. 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3. 原文译注
  4. 宋代斗茶的要点
  5. 范仲淹《清白堂记》
  6. 原文译注
  7. 清白有德义的人生
  8. 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
  9. 原文译注
  10. 宋茶的三不点美学
  11. 欧阳修《大明水记》
  12. 原文译注
  13.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14. 原文译注
  15. 尘吻生津,饮之忘忧
  16. 蔡襄《茶录》
  17. 原文译注
  18. 蔡襄小传
  19. 说说蔡襄的头衔
  20. 宋茶为什么贵白?兼说宋茶制作程序
  21. 茶的色香味
  22. 蒻叶包茶
  23. 蟹眼、鱼眼与烧水的常识
  24. 苏轼《叶嘉传》
  25. 原文译注
  26. 茶里的身意与心意
  27. 苏轼茶事小辑
  28. 泡茶三昧手
  29. 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30. 原文译注
  31. 茶里的君子与小人
  32. 赵佶《大观茶论》
  33. 原文译注
  34. 宋徽宗对茶道艺术的三大贡献
  35. 为什么阳崖阴林、高山云雾出好茶?
  36. 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37. 原文译注
  38. 附录 一千年后再弹琴
5680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参考资料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