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4K
3694

紫锦木

紫锦木(学名:Euphorbia cotinifolia Miq.)是大戟科、大戟属的常绿乔木。叶圆卵形,主脉于两面明显,侧脉数对,边缘全缘,两面红色;花序生于二歧分枝的顶端,总苞阔钟状,裂片呈三角形,边缘具毛,腺体深绿色呈半圆形,边缘具白色附属物;蒴果三棱状卵形,光滑无毛;种子近球状,呈褐色,腹面具暗色沟纹;花期为全年。

紫锦木原产于美洲热带,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和澳门也有栽培。性喜高温高湿环境,耐暑热,抗寒力低,一般沙土及粘土,酸性土或钙质土均可生长,较耐干旱,亦稍耐水湿,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壤,均可正常生长。一般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紫锦木,具有利湿止痛,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痛,跌打损伤,便毒痢疾,但紫锦木乳汁有毒,皮肤误触乳汁会引起水疤或浓疤、发炎等症状,因其叶色红艳,为南方常见的彩叶树种之一,可作大型盆栽用于厅堂或门廊两侧摆放观赏,也常在园林中孤植、群植或列植于路边、草地边缘等处。紫锦木的花语为无望的爱,常用来象征爱情。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13~15(19)米,直径12~17厘米。

叶3枚轮生,圆卵形,长2~6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近平截;主脉于两面明显,侧脉数对,生自主脉两侧,近平行,不达叶缘而网结;边缘全缘;两面红色;叶柄长2~9厘米,略带红色。

花序生于二歧分枝的顶端,具长约2厘米的柄;总苞阔钟状,高2.5~3毫米,直径约4毫米,边缘4~6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具毛;腺体4~6枚,半圆形,深绿色,边缘具白色附属物,附属物边缘分裂。雄花多数;苞片丝状;雌花柄伸出总苞外;子房三棱状,纵沟明显。

蒴果三棱状卵形,高约5毫米,直径约6毫米,光滑无毛。种子近球状,直径约3毫米,褐色,腹面具暗色沟纹;无种阜。

产地生境

紫锦木原分布于热带美洲;中国福建、台湾和北京温室亦有栽培。 紫锦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干旱,怕积水,耐瘠薄土壤。生长适温,4~9月为18~24℃,9月至翌年4月为13~18℃,冬季温度不低于10℃。室温低于10℃,叶片变色脱落: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有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扦插:扦插以6~7月梅雨季最好,剪取健壮成熟枝条,长10~15厘米,枝条切口常流出白色乳液,待稍干燥后再插入沙床中,保持室温22~25℃,插后15~20天生根,根长5~6厘米时再盆栽。播种繁殖,应于采种后立即播,否则种子很快丧失发芽力,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播后20~25天发芽,苗高10厘米时移植。

播种:采种后即播,否则种子很快丧失发芽力,发芽适温为25~30℃,播后20~25天发芽。

栽培技术

栽培管理:盆栽土壤用培养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生长期浇水不宜过多,夏季强光需适当遮荫,叶色变深耐观。秋冬季气温较低时,应严格控制浇水,盆土过湿则易落叶,根部易腐烂。每半月施肥1次,增加2~3次磷钾肥。观叶期少搬动,以免折断茎叶,流出乳汁,影响观赏效果。

整形修剪:紫锦木耐修剪,分枝能力较强。其越冬植株,往往叶色变淡,部分叶片枯黄脱落,在春季换盆时,需整形修剪,剪除枝梢和枯枝、密枝,压低株形,以便萌发新枝;俏黄芦在夏季枝条生长较快,如植株生长过高,可行摘心,促使多分枝。

病虫防治

盆栽植株常发生萎蔫病和白粉病,发病时用波尔多液喷洒防治。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观赏

紫锦木树姿优美,叶片终年紫褐色,是观叶植物中少见的精晶。在南方,配置园林景观,呈现自然之韵,有层次感。若盆栽修剪整形,点缀门庭、居室或阳台,显得轻盈婀娜、幽雅可爱,是欧美十分盛行的室内观叶植物。因其叶色红艳,为南方常见的彩叶树种之一,可作大型盆栽用于厅堂或门廊两侧摆放观赏,也常在园林中孤植、群植或列植于路边、草地边缘等处。

药用

紫锦木,具有利湿止痛,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痛,跌打损伤,便毒痢疾,但紫锦木乳汁有毒,皮肤误触乳汁会引起水疤或浓疤、发炎等症状。

植物文化

紫锦木的花语为无望的爱,常用来象征爱情。


3694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花叶木薯
下一篇:美叶光萼荷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