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48.4K
9926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前399) 古希腊哲学家。 英文名称 Socrates 原语种名称 Σωκράτης 出生日期 公元前469 去世日期 公元前399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立场和思辨方式贯穿在整个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而他提出的哲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哲学传统本身。 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其思想主要通过其他人的著作而被人了解,不同的记载存在出入与争议,因此产生了所谓的“苏格拉底问题”,即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有过哪些人生经历、性格如何、持有何种哲学立场?一般说来,以下事实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苏格拉底其貌不扬,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助产士;他和妻子克珊西佩(Xanthippe)育有3个儿子;他参加过几次战役,并且表现出色;他在公元前399年因为“败坏青年”和“不敬神”的罪名而遭到指控,最终被判处死刑。

大多数关于苏格拉底的古代文献已经佚失,以下三类文献是后世了解苏格拉底及其思想的重要来源。

 第一类是公元前5世纪描写苏格拉底的喜剧,以阿里斯托芬的《云》为代表,他把苏格拉底塑造成乞丐和小偷,说他行为古怪,否认神灵存在,背离传统道德并开办学校、靠教授诡辩术来赚钱。这些描述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苏格拉底的外貌、品格及行为方式的讥讽、怀疑甚至敌意,部分解释了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人指控并被处死。

 第二类文献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追随者为他所做的辩护,以及对其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中流传下来最详尽的是色诺芬和柏拉图的作品。虽然二者涉及很多相同的主题,甚至可能依赖相同的资料,但是他们对苏格拉底的记载存在着很多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地方,这就为后世断定苏格拉底的真实经历和真正立场增加了难度。比如,色诺芬记载了很多苏格拉底对青年人的正面教导;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宣称自己因为“无知”而并不具有教育他人的资格,他和其他人的对话也往往无果而终。色诺芬记述的苏格拉底虔诚、温和,具有各种德性,是一位规矩本分的公民和完美的绅士(καλοκἀγαθός);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更纯粹的哲学家,他不关心政治生活,对于传统和习俗多有批评,更专注于追求事物的定义(追问“什么是X?”),并热衷于用诘问法(ἔλεγχος)探讨知识与德性的关系。因此,相比而言,柏拉图所记述的苏格拉底更具有哲学的内涵与精神,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三类苏格拉底文献采取了相对客观和独立的视角,从“哲学史”的角度记载并评价了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及其历史意义。这类记述主要来自亚里士多德,他在论述重要的哲学问题时多次对苏格拉底的观点进行评述,而这有助于我们确认苏格拉底的哲学主张。例如,亚里士多德指出,苏格拉底的研究重点并不在于自然世界,而是在于道德问题,并且在对道德问题的研究中追寻普遍物和定义(《形而上学》I.6);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不存在不自制,只要人们知道好的东西是什么,就不会不去追求这种好(《尼各马可伦理学》VII.3),等等。 

 苏格拉底对后世的影响一直贯穿于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希腊化时期若干哲学学派的创始人都尊苏格拉底为鼻祖——哪怕他们的哲学主张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例如,安提斯提尼继承苏格拉底坚忍自制的生活方式,创立了昔尼克学派[注]。居勒尼学派的创始人阿里斯提普虽然认为快乐值得追求,但遵从苏格拉底的主张,认为需要以忍耐力对之加以节制。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基底恩的芝诺及其追随者更是完全接受了苏格拉底的伦理学基本主张,认为德性就是知识,是唯一的善,也是获得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人类作为有理性的存在,其幸福就在于遵从自然本性而生活。此外,古代的怀疑派也将苏格拉底视为怀疑论者,认为自己是在忠实地践行苏格拉底的哲学精神。

9926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龙涟国际
下一篇:大熊猫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