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6.8K
1908

中国剪纸

中国民间一种在纸上进行镂空雕刻的艺术形式。

类别 

传统手工艺

项目类型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首次申报时间 

2009

入选时间 

2009

申报国家 

中国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中国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发展历程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广泛存在于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剪纸是一项以女性为主要参与者的艺术,从童年开始,由母亲逐步传授给女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常见。其题材十分广泛,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肖像等,都可以用剪纸艺术表现出来。这些题材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以“寓意”的形式呈现,表达人们纳吉祈福的心理,例如,牡丹花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平安,菊花象征长寿等等。并且,剪纸在这些题材的基本造型上,多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将不同空间、时间的物象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技巧丰富:纸张可以通过剪切或凿刻来处理;图案通常由艺术家设计,可以通过着色或留白手法来完成;还有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之分——传统上,中国人使用单色剪纸时偏爱红色,因为红色代表好运和吉祥。剪纸风格也根据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中国南方,精巧细致的图案占据主导地位。剪纸也可用在不同的地方,如:室内装饰(窗户、床和天花板),礼仪庆典场合(婚礼、生日和仪式)或祈祷仪式(召唤雨水,避开魔鬼)等等。

剪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者和功能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价值之大,都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相比的。剪纸艺术凭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不断地发展延续,是一种民间自发传承的文化现象。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剪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908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