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
中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学。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并称中国三大史诗。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和对抗各种邪恶势力的故事,体现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
《玛纳斯》诞生于公元9~10世纪,数世纪以来一直以口耳传承。民间艺人在其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玛纳斯》具有民间文学和民间曲艺的双重属性。全诗共分8部,各自独立成篇又相互衔接,分别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并以玛纳斯的名字作为总名称,全诗结构完整、故事曲折、内容丰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时代的柯尔克孜族歌手们的琢磨与提炼,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传奇色彩。忠实记录并提供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繁衍、生存、生产、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涉及文学、政治、历史、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玛纳斯》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且具有戏剧的矛盾性,其人物鲜明、情节曲折,玛纳斯是充满原始激情与新鲜活力的英雄形象,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该史诗在语言表达上也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优美,比喻生动,常以高山、湖泊、急流、狂风、雄鹰、猛虎来象征英雄人物;作为格律诗,其押韵形式丰富,韵律和谐,便于演唱;形式上包含了柯尔克孜族的民间韵文体裁,如神话传说、习俗歌和谚语。歌手演唱《玛纳斯》时,伴有各种曲调,或高亢豪放,或沉稳缓慢,这些曲调保存了古代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是研究柯尔克孜族音乐重要的原始材料。
在千百年来的口耳相传过程中,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世代代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理解以及自己的精神文化遗产融入《玛纳斯》中。《玛纳斯》篇幅浩大,规模宏伟,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并无文字记载,只是靠“玛纳斯奇”(人们对演唱玛纳斯的民间歌手的称谓)口传心记,世代相传。
《玛纳斯》被视为柯尔克孜的民族魂,凝聚着柯尔克孜族的精神力量。该艺术从古老的柯尔克孜史诗与丰厚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包含了柯尔克孜古老的神话、传说、习俗歌、民间叙事诗与民间谚语,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之大成,具有文学、历史、语言、民俗等多学科的价值。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玛纳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