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7.1K
7103

赫哲族伊玛堪

流传于中国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

赫哲族是中国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黑龙江省境内的松花江下游,自松花江至乌苏里江的右岸及乌苏里江的西岸,该民族人民具有口头创作、造型艺术、音乐等才艺。赫哲族伊玛堪最迟于清末明初,在神话、传说、故事、民歌、萨满歌、祝辞的基础上就已经产生,成为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也是当地传统文学的经典形式。

 赫哲族伊玛堪的表演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大唱”即“伊玛堪大唱”,是指以说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英雄与传奇性的节目内容,如各种“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赫哲族人的创世传说;“小唱”即“伊玛堪小唱”,是指以唱为主的表演,侧重和擅长表现抒情性内容的短篇节目。伊玛堪传统节目长、中、短篇均有,代表性作品有《什尔达鲁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等。 

 赫哲族伊玛堪在说唱的时候,每一步起头时,歌手都先拉个长声说句“赫哩啦——赫哩啦——”,这是伊玛堪的惯用套语,用来引起后文。随后,歌手以叙述的形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一般情节叙述是说,主要对话是唱。一说一唱地重复下去,循环不止,完成整个故事的表演。赫哲族伊玛堪经常是在当地捕鱼汛期演唱,众人一起祭祀江神、水神和火神,每天晚上讲唱关于莫日根的故事。赫哲人认为,伊玛堪不仅仅是讲给大家听,它更是一种传统,一种礼仪。

 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类,是一种娱乐审美方式。赫哲族伊玛堪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积淀,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渗透等,也不同程度地印刻在某些诗篇中。该艺术同时还具有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教科书”功能,价值独特,意义重大。

 在说唱传播方面,赫哲族伊玛堪以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为主。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学校教育的规范化,赫哲族的母语已濒临消亡,这已成为赫哲族伊玛堪口头传统宣传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数位资深的伊玛堪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人远离家乡到城市就业,使得赫哲族伊玛堪的传承实践状况加剧恶化。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赫哲族伊玛堪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103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下一篇:戈兰高地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