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区
亚洲西部地区。
公元前3000年左右迦南人在这一带活动,因而称为迦南。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圣经》中译本译为非利士人)从海上进入且后来居上,这个地区因此更名巴勒斯坦(希腊语意为“腓力斯人之地”),并沿用下来。古希腊学者如希罗多德(前5世纪)已予以征引,罗马人正式采用,以拉丁文书写为Palaestina,后演化为Palestine。其范围随历史进程有所变化,现代一般指英国原委任统治(1922~1948)的巴勒斯坦。西起地中海,东至约旦河谷,南至内盖夫地区,北至加利利地区。1947年11月前的面积为2.7万平方千米。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称这个地区为“(神)应许、赐予的土地”,基督教认为是耶稣及众使徒生活和工作之所,伊斯兰教认为是与先知穆罕默德有关的圣地。由于地处东西方陆、海交通必经的“十字路口”,既是东西方各大帝国势力扩张的前沿阵地,又是东西方文化冲突、对峙的交会地带,从而有“中东心脏”之称。地势变化极大。北部的加利利地区最高,其中梅龙山海拔1208米,是整个巴勒斯坦的最高点。西岸地区山丘起伏,阿苏尔山海拔1016米;耶路撒冷海拔790米。南部的内盖夫沙漠比较低平;沿海地带有狭窄平原,内地的死海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15米,是全球陆面最低点。约旦河流经叙利亚和黎巴嫩,是约旦和巴勒斯坦的界河,下注死海。主要矿藏有死海的钾盐和溴化物,南部还有石油、锰、铬、铝土、硫黄等。属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无雨,冬季温和湿润。一般分为旱、雨两个季节。旱季5个月(从5~9月),湿季7个月(从10月到次年4月)。降水集中在1月份,而且雨水常突如其来、迅猛异常。前12世纪,希伯来人(犹太人)从埃及迁入,前11世纪建立希伯来王国。前63年沦入罗马帝国版图,绝大多数犹太人被赶出境,流落世界各地。637年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进入,成为主要居民。1516~1917年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17年11月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尤其1922年由英国委任统治后,大批欧美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迁移。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包括北部加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带以及雅法市的阿拉伯区,面积为1.15万平方千米)和犹太国(1.52万平方千米)。阿拉伯国的建立始终没有实现,而犹太人的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随后和阿拉伯国家多次发生战争,并侵占了整个巴勒斯坦领土。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自马德里和会(1991年10月)后,通过与以和谈,名义上陆续收回了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若干城市及其周边若干平方千米的土地,由过渡性的民族权力机构管理;2005年以来,以色列政府采取单边行动,撤出加沙地带。各种迹象显示,巴以和平已经出现新的契机,作为地区的巴勒斯坦的政治地图轮廓有希望明朗。然而,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