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类型
根据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不同,货币政策可分为3种类型:①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以扩大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总需求。其实施条件是社会总需求不足而有效供给过剩。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量;二是降低再贴现率,以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刺激投资需求;三是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进有价证券,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此外,必要时可采取诸如放松消费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等措施来刺激社会总需求。②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以收缩社会总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社会总需求。其实施条件是社会总需求过剩而总供给不足。紧缩性货币政策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小货币乘数,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二是提高再贴现率,以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促使市场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三是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减少基础货币供给,以降低货币供应量。此外,在必要时可采取直接金融管制或间接干预措施。③中性货币政策。又称平衡性货币政策。其实施条件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中性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同步增长,对社会总供给关系只起维持作用,不起调节效应。
工具
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主要有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等。
一般性政策工具
包括: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此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由于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②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指存款货币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存款货币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反之亦然。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工具相比,再贴现政策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缓和。③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业务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其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
在一般性政策工具以外,还可以有选择的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其中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和融资加以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使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过度投机。比如可以规定一定比例的证券保证金,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直接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活动予以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和最低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间接信用指导
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举措间接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创造。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存款货币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或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负责人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主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存款货币银行提出信贷的增减建议。若存款货币银行不接受,中央银行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可以减少其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窗口指导虽无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局限性
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从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来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第三,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第四,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因会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例如,一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利率上升,国外资金会流入,若利率浮动,本币会升值,出口会受到抑制,进口会受刺激,从而使本国总需求比在封闭经济情况下有更大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