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K
1154
海蚀台
基岩海岸海蚀崖前形成的微微向海倾斜、稍上凸的基岩平台。又称浪蚀台、磨蚀台。
海蚀台是由于海岸受海蚀,海蚀崖不断后退而形成。其宽度随海蚀崖的后退而加大,与波浪作用强弱有关。一般在岬角处波浪作用较强,海蚀台宽度也较大。由特大暴风浪作用形成的平台,为现代海岸的组成部分,而正常风浪作用下形成的海蚀台,一般位于平均海平面附近,为潮浸带的组成部分。
地貌特征
海蚀台表面很不平坦,其上常覆有沙、砾等海积物,或残留有较硬岩石形成的海蚀柱或海蚀残丘等,还常存在海蚀沟、瓯穴以及海水溶蚀形成的洼地等微起伏形态。中国基岩海蚀崖前大都有海蚀台出现。 海蚀台连同海蚀柱、礁石、浪蚀沟、溶蚀洼地等地貌形态,构成奇丽的海岸风景。由于陆地上升或海面下降,海蚀台有的位于现代海岸线以上,称之为水上阶地,有的完全淹没在海面以下水下阶地,可依此判断海岸上升或下降的幅度。
形成发育
美国地质学家D.W.约翰逊(Douglas Wilson Johnson,1878~1944)认为,陆地下沉时,受海浪作用首先形成浪蚀龛,浪蚀龛逐步加深的同时,近岸斜坡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逐步后退,波浪逐步向前推进,台地面积扩展而形成海蚀台。这种地形是在岩石对海蚀营力的强大抗蚀力与海蚀强度微妙平衡的条件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