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动物洄游
海洋游泳动物周期性的定期、定向地从一个水域到另一个水域集群迁移的现象。
洄游是生物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具有主动、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洄游是生物长期以来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通过洄游完成各重要生命活动。 海洋动物洄游根据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可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①生殖洄游,又称产卵洄游。有些鱼类因为繁殖产卵的需求,每年定期从大洋进入浅海,或由外海向沿岸进行产卵。这些鱼类为了寻求适宜的产卵条件,保证鱼卵和幼鱼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育,常常集群移动至最佳产卵场。马哈鱼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们生活在太平洋北部和北冰洋中,长大后便成群结队返回江河,一路上遇到各种阻碍都不退却,直到抵达合适的产卵地。马哈鱼生殖洄游过程中,除了要翻越瀑布等阻碍,还要面临来自捕食者的威胁。②索饵洄游,又称觅食洄游或肥育洄游。生物为寻找必要的食料而随着水中各种食料生物的变化而移动的行为。金枪鱼或许是索饵洄游距离最长的生物之一,它们通常横跨大洋辗转数千千米去追逐饵料。鲸类动物中如长须鲸、座头鲸等夏季也会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③越冬洄游,又称季节洄游。有些海洋动物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或洋流而做的洄游。冬季水温的变化成为影响生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某些海洋动物会集群游向水温适宜的栖息场所过冬。越冬洄游主要见于暖水性鱼类。鳀鱼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每到冬天,鳀鱼就会从渤海向南移动至黄海南部或东海北部的栖息地过冬,是中国最为典型的越冬洄游鱼类。
研究并掌握海洋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措施,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掌握海洋动物洄游规律,对于制定海洋珍稀动物保护规划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