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1K
1283

《四库全书》

修于清朝乾隆年间。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故名。全书因抄成时间不一,其间又因撤毁、补入等情况,故其卷数并不完全相同。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原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3503种,79337卷,约9.97亿字,装订成3.6万册,6700余函。《四库全书》内容广泛,其书源分别采自《永乐大典》辑佚本(近400种)、内府藏本、各省采进本、藏书家进献本、书坊流通本、敕撰本等。每书之前撰有提要,介绍书的作者、内容,述及源流,考评得失,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汇编(见《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基本上将乾隆中期以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重要著作包括在内,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的作用。但其编纂宗旨在于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凡被认为不利于其统治的图书,则加以抽毁、篡改或斥之不录,禁毁书达3000余种,在中国文化史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四库全书》的纂修工程浩大。清高宗弘历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多次诏令各省督抚学政,访求采进著作遗书,汇总京师,备修纂全书之用,同时也“寓禁于征”。翌年在京建“四库全书馆”,派皇六子永瑢为总裁,总理其事。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下设纂修、总校、分校、提调、总目协勘、督促、收掌、监造等员,连同缮写书手,先后动用约4000人。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部书基本告成。以后又陆续分抄几部,并检查全书,撤毁和补充了一些书籍。全书共抄录七部,分藏于北京等6个城市的7幢专用建筑物内(见四库七阁)。副本存于京师翰林院。

七部全书中,文源阁、文宗阁和文汇阁三部藏书,连同翰林院副本,已全部毁于战火。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贮于台湾,余均在大陆。20世纪80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曾影印出版文渊阁本《四库全书》。200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津阁本《四库全书》。

1283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直布罗陀海峡
下一篇:四库七阁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