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1.3K
3119

徐志摩

(1897-01-15~1931-11-19) 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初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大兵、黄狗等。

浙江海宁人。卒于济南。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按照父亲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春入伦敦剑桥大学学习两年,使他向往“楼高车快的文明”,形成了追求“自由、平等、友爱”的政治理想。在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其他西方文学的熏陶下,徐志摩从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2年10月回国后,发表了大量诗文,参与提名成立新月社。同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5年3~7月,他历游苏联、德国、意大利、法国诸国,看到苏联战后的困难情况,产生了对革命的怀疑。同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出版。胡适这样概括这一时期的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种三位一体的信仰表征着徐志摩的情感、性灵和艺术的诸种取向,其中自由的性灵尤其是他的生命和创作的核心支撑。

1925年10月至1926年10月,他主编《晨报副刊》。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还与余上沅等办了《晨报副刊·剧刊》。这一时期创作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西窗》《秋虫》诸篇,表现了他所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苦闷彷徨迷惘的内心情感。1927年春,他与胡适、邵洵美等筹办新月书店。9月,第二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出版。此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8年3月,《新月》月刊创刊,他一度任编辑,并执笔草拟代发刊辞《新月的态度》,提倡“健康与尊严”的文学创作原则。

1930年冬,他辞去在南方的教职,抱着“另辟生活”的愿望,到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31年1月,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8月,第三部诗集《猛虎集》出版。同年11月,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4岁。第四部诗集《云游集》死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对新诗的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推动了新诗的规范化和格律化。之后又对过分强调格律的倾向进行了反思,反对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在创作上,他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形成了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有一部分写对光明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还有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揭露军阀战争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苦难的作品。爱情诗在他的作品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他的诗风平易、清爽、流丽、婉约。执拗地追求“从性灵深处来的字句”,在创作中善于抓住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契合点。他的诗有很强的音乐美,依据每一首诗特有的“诗感”“原动的诗意”寻找相应的格律。在不拘一格的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的统一。《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等名篇都体现了这些诗艺特征。

他的散文集有《落叶》(1926)、《自剖》(1928)、《巴黎的鳞爪》(1927)、《秋》(1931),成就可与诗歌媲美。由于较少形式上的束缚,更易表现他奔放不羁的情感,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都是久经传诵的名篇。

徐志摩的著作,还有小说集《轮盘》(1930),戏剧《卞昆冈》(1928,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1936)、《志摩日记》(1947)。另有译著《涡堤孩》(1923)、《曼殊斐尔小说集》(1927)、《赣第德》(1927)等。 1983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徐志摩全集》。1993年,又出版4卷本《徐志摩全集补编》。

3119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亚洲金融论坛
下一篇:新月社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