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1947年由陈宗器、顾功叙、王之卓、翁文波四位科学家发起,1947年8月3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地磁学家陈宗器为首任理事长。1948年10月在南京召开首届年会,会议就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目的和范围进行了讨论,以测地学、地震学、气象学、地磁及地电学、火山学、海洋学、水文学、地壳构造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9个学科为主。设立地球物理名词审定委员会,并确定组织学术交流和出版作为学会的主要活动。1954年2月迁址北京,1957年2月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推举赵九章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历任理事长依次为:陈宗器、赵九章、顾功叙、翁文波、刘光鼎、王水、陈颙和陈晓非。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作为民间社团,除为会员、地球物理工作者营造一个满意的会员之家外,特别注重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 “建立国际地磁子午链” “油储地球物理立项” “中国加入国际海洋法组织”等建议,均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学会成立以来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建立了固体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地球物理技术、地磁与高空物理、天灾预测、环境地球物理、中国大陆动力学、海洋地球物理、工程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流体地球科学、地球电磁、国家安全地球物理、空间天气、矿山地球物理、地热、浅地表、岩石物理、行星物理和油气地球物理20个专业委员会,组织、国际交流、学术交流、宣传出版、社会服务、科普、继续教育、科技推广中心和学生工作9个工作委员会。截至2017年9月,单位会员73家,个人会员16 273人,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6人。学会的学术刊物为《地球物理学报》(月刊)、《地球物理学进展》(双月刊)、《Applied Geophysics》(季刊)和《Earth and Planet Physics》。
每年一届的学术年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参加,规模已经达到近2400人;每年召开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地球物理专家参加。每年颁发中国地球物理科技奖、顾功叙地球物理科技发展奖、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陈宗器优秀论文奖。
作为学会改革的先锋,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1987年12月学会改革了单一挂靠体制,实行“多支持体制”。主要支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业委员会成员实行民主选举,学会干部实行聘任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努力推动地球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为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