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赫氏反应

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体内的有害微生物细胞壁穿孔与细胞膜溶解,在血液中释放出大量的脂多糖引发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炎症反应。又称吉-海反应。

通常在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螺旋体感染患者首剂抗螺旋体药物治疗数小时后发生。

临床表现

该反应多发生于血清学阴性或阳性的一期梅毒患者及二期梅毒患者中,也见于其他螺旋体病患者(莱姆病、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潜伏期梅毒患者通常不会发生,晚期梅毒患者中非常罕见。该反应一旦出现,可危及生命。梅毒患者初次注射青霉素后4小时内,部分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热、寒战、头痛、乏力、心跳过速、过度换气,血管舒张伴随面红、肌肉痛、急性皮损,并伴有原有的梅毒症状和体征加剧。约在8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内症状可消退,加重的皮疹可好转。再次治疗时症状不会出现。螺旋体感染患者是由于抗生素治疗时大量螺旋体被杀死,释放出异体蛋白所致,多在首剂青霉素治疗后1~3小时内发生。

诊断

根据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螺旋体感染病史和注射青霉素时的临床表现可诊断。

治疗

为减轻此反应,可于治疗前口服泼尼松,分次给药,抗螺旋体治疗后2~4日逐渐停用。降温、止痛、辅助呼吸等支持治疗尤为重要。

1617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头孢素
下一篇:政和八闽鸟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