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
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长度约65千米,由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深水处约82千米,最宽达304米,最窄处为152米。
1513年,西班牙殖民征服者V.N.巴尔沃亚发现巴拿马地峡。1524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下令勘测通过巴拿马地峡的运河路线。1819年,西班牙王室下令在巴拿马地区开凿运河,并成立专门的运河公司,但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爆发而中断。1879年,法国企业家、工程师F.M.V.de雷赛布从哥伦比亚政府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1881年,巴拿马运河公司成立,但运河开工后不久,工程便因资金不足陷入困境,后因公司破产而中断。
1903年巴拿马独立建国,美国予以承认并介入开凿运河。11月18日,美国国务卿J.M.海和巴拿马代表、法国工程师P.布诺-瓦里拉在华盛顿签署《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关于建造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的专约》(又称《美巴条约》《海—布诺-瓦里拉条约》),授予美国开凿运河的权利。1904年5月,运河工程重新动工。1914年,运河试航。1920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巴拿马运河使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千米,具有经济和战略价值。开凿运河中,有3万多人牺牲,中国劳工也做出了贡献。
20世纪40年代开始,围绕运河问题,美巴关系逐渐趋于紧张。1956年,美国国务卿J.F.杜勒斯宣称美国可以代表巴拿马的利益,因为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拥有主权。这一声明加剧了紧张局势。
1977年9月7日,美国和巴拿马签署关于运河问题的新条约。条约规定:1999年12月31日午夜,美国将最终把运河归还给巴拿马;并成立运河管委会,由5名美国人和4名巴拿马人组成,在1977~1999年管理运河;巴拿马运河将永久中立化,战争时期两国船只都有优先通过运河的权利。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运河。20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进行扩容工程:在运河两端各修建一个三级提升船闸和配套设施,还拓宽和加深运河河道。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区总面积达到了1432平方千米,其通行能力比之前提高了1倍以上,并可通行装载1.6万个集装箱的货船,相当于先前最大载货量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