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37.3K
7252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随着计算机的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大多是以一台或几台计算机为中心,依靠数据通信手段连接大量的远程终端,构成一个面向终端的集中式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计算机网的诞生为起点,出现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异机种计算机通信网,从而开辟了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新领域——网络化与分布处理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网与分布处理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数据通信的发展。1976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CCITT)正式公布了分组交换数据网的重要标准——X.25建议,其后又经多次修改与完善,为公用与专用数据网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并于1984年正式通过,成为一项国际标准。此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即按照这一模型来进行。

数据传输用的信道可以是实线基带电路,也可以是频分模拟电路或时分数字电路。由于电话网的发展历史长、通信容量大、覆盖面广,因而利用它来提供数据传输信道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是比较合适的,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是利用电话电路作数据传输信道时,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之适应传输数据信号的要求。为了改善传输质量,降低差错率,使传输过程能有效地进行,系统中还须具有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在此类规程中对包括差错控制在内的全部传输控制功能做了详细规定。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所用传输信道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由交换网提供的。数据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实际的数据网较多采用分组交换。在一个采用分组交换的数据网中,除了在相邻交换节点之间需实现数据传输与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所要求的各项功能外,在每一交换节点上仍需完成数据分组的存储与转发、路由选择、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用户入网连接,以及网络维护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与此相应,在与数据交换网相连接的端系统中也需实现某些相关的功能。所有这些与构成数据交换网相关的功能均以通信协议的形式来加以规定,它们也包括端系统与网的接口协议。所谓协议,就是通信双方为准确有效地进行通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它们在数据通信中具有重要意义,上面提到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数据通信协议。

作为一种通信业务,数据通信为实现广义的远程信息处理提供服务。随着计算机与各种具有处理功能的智能设备在各领域的日益广泛使用,数据通信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其典型应用有: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话音信箱、可视图文、目录查词、智能用户电报和遥测遥控等。

7252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