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44.4K
9576

高煦之叛

中国明代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谋反的事件。

朱高煦为明成祖朱棣次子。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常将皇孙们召入南京一并教导。朱棣长子朱高炽宽厚仁德,颇得朱元璋喜爱,被封为燕王世子,成为朱棣一脉的法定继承人,而朱高煦生性彪悍,不为朱元璋所喜。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煦扈从左右,多次冲锋陷阵救朱棣于危难之间,朱棣大为感动,常以朱高炽多病勉励朱高煦,朱高煦渐生夺嫡之意。朱棣称帝后与朝臣讨论立储之事,他认为朱高煦英武类己、战功赫赫,一度成为中意的皇太子候选人。后朱棣经多方权衡,确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为汉王,封藩云南。朱高煦嫌云南偏远,朱棣将其改封于山东乐安州(今山东滨州惠民县),朱高煦仍不愿就藩,朱棣开始怀疑他有夺嫡之心。朱高煦伙同身边之人积极谋划登上储位,他私募亲兵、擅杀兵马指挥、僭越饰用法度,违法之事不胜枚举。永乐十四年(1416),朱棣得报后,雷霆大怒,欲废朱高煦为庶人,经皇太子朱高炽求情得免,而后朱棣削掉了朱高煦的两支护卫军,诛杀了他的亲信,责令他立即前往封地。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途中去世,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朱高煦暗使其子朱瞻圻在北京为内应,伺机叛乱,未得逞。明仁宗朱高炽未问罪于朱高煦,待之一如往常。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便突然去世。朱高炽病危之际,皇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朱高煦闻讯打算在朱瞻基返回北京的途中截杀,因事起仓促没有成功。

事后,朱高煦表面上装得十分恭顺,明宣宗朱瞻基则对其尊敬有加、言听计从,朱高煦认为朱瞻基软弱好欺。宣德元年(1426)七月,北京地震,朱高煦觉得时机已至,决定效法其父朱棣,武力夺取侄子的皇位。八月,朱高煦先是上书说明仁宗当政期间多有违背祖制之举,之后即起兵讨伐朝中奸臣。明宣宗与大臣商议后决心御驾亲征,明宣宗指挥大军迅速抵达朱高煦封地乐安城下,朱高煦出城请降。朱高煦叛乱从起兵到失败一共23天。九月,明宣宗凯旋,朱高煦父子家眷一起被押送至京,安置在西安门一带,称作“逍遥城”,衣食供应照旧。朱高煦的数千党羽或被诛杀,或被发配。

明宣宗念及骨肉亲情前往探视,朱高煦故意用脚将皇帝绊倒。明宣宗大怒,命令左右将朱高煦扣在铜缸内,一生桀骜不驯的朱高煦被活活炙死在铜缸中。 朱高煦叛乱是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封藩制的后遗症,事后,明宣宗继续实行削藩政策,藩王们的政治、军事权力大为削弱,彻底解除了藩王对皇权的威胁。

9576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大同兵变
下一篇:北京保卫战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