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K
1130
茶寮
“元屠兼善嗜茶,筑茶屋,贝琼为记。”(清光绪《浙江通志》卷四一《古迹》)这是茶寮的初起形态。明代江南地区文人高士饮茶蔚成风尚,他们依据自己的创意构想设计出品茗斋室。早先是陆树声,他撰有《茶寮记》,并筑有自己的茶寮:“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时杪秋既望,适园无诤居士与五台僧演镇、终南僧明亮,同试天池茶于茶寮中谩记。”后屠隆撰《考槃余事》,有“茶寮”一则云:“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废者。”许次纾《茶疏》中列“茶所”一节:“小斋之外,别置茶寮。”
寺庙中的品茶小斋称茶寮。明杨慎《艺林伐山·茶寮》:“僧寺茗所曰茶寮。寮,小窗也。” 市井茶馆、茶坊亦有称茶寮的。孔尚任《桃花扇·访翠》:“一带板桥长。闲指点,茶寮酒舫。”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俯瞰柳阴中,渔庄稻舍,酒肆茶经,宛如天然图画。”郁达夫《病间日记》:“和他们出去访问同乡叶君,不遇,就和他们去北门宝汉茶寮吃饭。” 21世纪初兴起的茶艺馆品茗雅室,以及爱茶人居家饮茶空间的设计构建,是传统茶寮和当代文化生活的一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