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6.5K
1779

耳子歌

“耳子歌”系白语,意为哑巴跳的舞蹈。“耳子歌”一般在婚宴晚上演出,表演有严格的禁忌。表演时分为三场。第一场“耳子闹宴”,包括“三吹三打”“狮子贺棚”“央客入席”“上菜舞蹈”“耳子讨红肉”等内容。第二场“耳子闹婚”,包括“拦彩门”“拜喜神”“祭祖宗”“点菜名”等内容。第三场“耳子祈福”,有“祭土神”“起五方土”“送土神”等内容。

耳子歌舞蹈,参加演出人员均为男性,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主要角色有“耳子”(白语,意为憨厚的男子)、老倌、老妈、主人、新郎、新娘、郎中、村官、伴娘、唢呐手、鼓手和指点人,指点人即为全场表演的指挥者。其中,“耳子”有3人,全身(包括头、脸)均用棕皮包裹,腰系马铃、牛铃和猪尿泡(象征男性生殖器)。其他表演者则根据各自不同的角色穿戴相应的白族服装。耳子歌具有人物、对白以及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表演程式,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性的原始戏剧舞蹈。耳子歌舞步粗犷有力,节奏欢快,动作以体现生产劳动为主,整个表演过程中贯穿着白族民歌的演唱,唱腔优美、诙谐有趣。

耳子歌表现了白族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对性生活的启蒙,对繁衍生息的渴求,对神灵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是白族远古农耕文化的艺术再现。2014年,耳子歌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杨春文。

1779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苗族花山节
下一篇:马建昌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