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1.6K
2451

剑川白曲

剑川白曲以曲调美、流传广而著称于世,是白族地区流传较广、历史悠久的古老音乐种类。清代剑川白族诗人赵怀礼在其《朝山曲》中写道,“三营浪子土三弦,靡曼山歌断复连,菩萨低头弥勒笑,无遮大会奈何天”。其诗歌真实记录了几百年前白曲演唱的盛况。

剑川白曲有三腔之分,即高韵白曲、中韵白曲、低韵白曲。由一人怀抱龙头三弦自弹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对唱。白曲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短调最常见的是八句一首,除在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里对唱外,也常在田边地头劳作之余即兴对唱;长歌的基本词格亦为“山花体”,最长的达3000多行。长歌多有故事情节,但并不复杂,主要以抒情为主。白曲歌词结构为“七七七五”式,即第一、二、三句为七个字,第四句为5个字。传统作品有《鸿雁带书》《黄氏女对金刚经》等50多部。用汉字作为表意和记音符号的古白文手抄本在民间广泛流传,留下了大批珍贵的文献。

剑川白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创世古歌、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咏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儿歌等,其中情歌是白曲艺术造诣较高的上乘之作,用白语即兴而作,流传面广,数量多,感情最为炽烈。 剑川白曲音乐表现力极为丰富,既能抒情,又长于叙事,它为山歌的千年传承发展状况提供了范例。2014年,剑川白曲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姜宗德。

2451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龙正福
下一篇:农学良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