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K
5097
弋阳腔
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剧种。南宋中期,兴起于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列为当时的四大声腔。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封神传》等,后者包括《青梅会》《古城会》《定天山》《金貂记》《珍珠记》《卖水记》 等。自诞生以来,弋阳腔即以其“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和“错用乡语”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弋阳腔的脚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其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演员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对南北各地的四十多个声腔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
弋阳腔对中国戏曲尤其是中国地方戏曲发展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弋阳腔延绵至今,显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弋阳腔的传承步入困境,演艺队伍严重老化,剧团名存实亡,许多优秀剧目和唱腔曲牌濒临失传,亟需扶持保护。2006年,弋阳腔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林西怀。
5097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探戈
下一篇:伊朗乔赞山谷葡萄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