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1.6K
4618

胡颓子

胡颓子产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日本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或路旁。

高3~4米,具刺,刺顶生或腋生。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具光泽。叶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稀矩圆形,长5~10厘米,宽1.8~5厘米,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或皱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干燥后褐绿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已有一些金叶(叶片边缘金黄色或叶片中间金黄色)、银叶的园艺品种。

抗寒力比较强,在华北南部可露地越冬,能忍耐-8℃左右的绝对低温,耐高温酷暑。不怕阳光暴晒,也具有较强的耐阴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酸性和石灰质土壤均能生长,耐干旱和瘠薄,不耐水涝。喜高温、湿润气候,其耐盐性、耐旱性和耐寒性佳,抗风能力强。

胡颓子可采用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①种子繁殖。每年5月中下旬将果实采下后堆积,当果实腐烂后,将种子洗干净后,立即播种。采用开沟条播法,行距15~20厘米,覆土厚1.5厘米,播后盖草保墒。播种后已进入夏季,气温较高,一个多月即可全部出齐,应立即搭棚遮阴,当年追肥2次,翌年早春分苗移栽,再培养1~2年即可出圃。②扦插繁殖。扦插多在4月上旬进行,选择发育良好、粗细适中的1~2年生枝条做插穗,插穗每段长8~10厘米,保留1~2枚叶片,入土深1/3~1/2。如在露地苗床扦插须搭棚遮阴,2个月左右生根,可继续在露地苗床培养大苗,也可上盆培养。

胡颓子株型自然,红色果实下垂,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适于草地丛植,也用于林缘、树群外围作自然式绿篱。果实味甜可食用。根、叶、果实均供药用。胡颓子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萜类、生物碱、黄酮等,药理活性主要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脂质氧化、抗炎镇痛、免疫等。

4618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马鲁拉水果节
下一篇:糖枫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