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部著作之中。
2007年6月5日,武当武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Ⅵ-8。
历史渊源
关于武当武术起源有多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出自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据文中记载,北宋末年,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应诏入京,途中他遇到百余人的贼匪,夜晚梦中三清神尊教授他拳法,第二天张三丰用梦中所学拳法独自一人将贼人尽数消灭。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相传张三丰原是少林弟子,他精通少林五拳,后将该拳法与棉长拳结合到一起加以改进,形成了与少林武术不同的更偏重于防卫的内家功夫。少林拳以外功见长,攻击性强,但经张三丰改进后的拳法则注重内功的修炼,防守性更强。张三丰经过十年的苦心钻研,功成后创立了武当派。此后,武当武术逐渐被人所知,继而又出现了一些支派,比如太极、形意和八卦等。
明代时武当武术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得以高速发展起来,武当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形成的。据传,将武当武术发扬光大的是明代温州人张松溪,他生于1506年,卒于1620年。虽然在他之前,陕西人王宗和温州人陈州同的内家拳已略有名气,但真正将内家拳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却是张松溪。他早年习得了内家拳法,并在其基础上吸收了峨眉武术的精华,创立了武当松溪派。当年有一个传说,少林僧人听闻武当张松溪的武功高强,便来到武当山一较高下。其中一名僧人首先挑战张松溪,面对挑战,张松溪道长仍然安静地坐着,袖手相对,没有任何动作。少林僧跃身腾空施展连环腿,当攻势将至的一刻,张松溪稍稍侧了下身,抬手轻轻拖带,少林僧人便猛地被击出窗外。武当武术因此声名远播,很多人前来武当山习武。
武当派此后又出现了很多高手,如叶继美、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阵贞石、孙继嗟、李天目、徐岱岳、余时仲,吴七郎、陈茂宏、卢绍歧、董扶舆、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等。
武术特色
武术种类
武当山内家功夫自成一派,经历代积累和发展,已形成较多种类,可归纳为拳法类、器械类、功法类和暗器类等。武当武术是武当地域拳种的一个群称。
拳法类
武当拳术有武当纯阳拳、太乙五行拳、简化武当拳、武当太乙逍遥掌、松溪短打、太极长拳、武当霹雳掌、闪电红阳掌法、八卦吸魂掌、武当乾坤铁掌功、武当天是掌、阴阳五行追魂手、武当分筋错骨缠龙手、两仪点穴术、武当五行重手法、黄泥阴手掌、武当太乙绵掌、武当太乙逍遥掌、武当阴阳八卦掌、武当密传太极拳、武当纯阳拳、武当叶家拳、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三十六阴阳手、鱼门六合拳、武当太和拳、游身八卦掌、云房太极拳、九州棍、武当神功太极拳、四合一太极拳、龙形八卦掌、混元掌和十八式太极拳等。
武当八卦掌是一种把攻防招术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的拳术。后世传习者多以转掌的走圈似循八个方位的连线。武当八卦掌以站桩和行步为基本功,以绕圆走圈为基本运动形式。走转的足迹路线分为走阴阳鱼、走八卦图、走九宫等,它充分发挥掌的优势,以掌代拳施捶打之能,以掌代勾行拔掳之巧,形成了该掌系手法几乎全是掌法的特点。八卦掌不仅是一门技击术,也是一门健身术。
器械类
武术武术器械套路有武当剑、夜行刀、太乙拂尘、松溪小花剑套路、武当纯阳剑、武当玄武棍、武当醉八仙剑、武当丹剑、虎尾鞭、形意刀、武当蛇形剑、春秋大刀、双刀、八卦刀、苇棍、双刀、九子寻母剑、武当八卦太极剑、武当丹派剑术、醉八仙剑、玄武棍、丹剑、太极剑、太极枪、八卦滚手刀、松溪棍等。还有双人扎杆(十三枪)训练、三合剑对练和八卦转刀对练等。
武当剑乃武当门派嫡传之武当山护山剑。武当剑有单剑、对剑和散剑等。其用法是由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洗、压、截、劈十三势应用变化而成。武当剑讲究太极腰八卦步,有天地人三盘姿势和动作。剑法体用结合,姿势优美明快,以洗练取胜。武当剑击刺翻飞、夭矫活泼、剑无成法,因敌变幻,虚实互用,端倪莫测。
功法类
武当功法类有武当明目功、武当活血功、铁布衫功法、武当太乙五行神功、武当七阴七阳追魂手、武当神功二指禅、武当粘衣十八跌、五行养生秘功、易经运身功、武当自然外气功、武当太阴神功、武当大力鹰爪功、寒暑铁布衣功、武当太乙雷掌功、松溪童子功、武当轻功、武当地龙功、九龙狮子功、武当玄真功和武当乾坤铁掌功等,武当武术的阵法有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暗器
武当暗器有绳镖、脱手镖、单筒袖箭、梅花袖箭、流星锤、柳叶飞刀、石、飞爪、飞叉、飞饶、掷箭、飞刺、狼牙锤、铁蟾蛛、金钱镖、铁橄榄和钩等。
武术体系
武当武术以道教哲学和道教理论为指导,结合道教医学、易学、内丹养生学等人体科学共性及规律,把武术技击与健身强体融为一体, 形成讲究人体经络穴位,注重练好坚实内功根基,由内气练人而达到外强的内外统一的功夫, 以气发力,借力打力,擅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具有刚柔相济、避实就虚、灵活圆转等"内家派"特点。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 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大经典之中。
养生原则
武当武术以养生为原则。比如,武当内家拳,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
具体讲,武当武术在实践中极其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来虚。宠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彻始终,处处不违背医学卫生原理。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内与外两个方面都坚持中、正、平、圆、松、静、柔、活兼修,注重阴阳变换,圆弧扭丝,动静结合,柔中含刚,建立起"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其修持到一定层次,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力,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敌技击效果,表现了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的真实效用。张三丰所说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对武林中人的一种称呼,实是褒称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济人救世之心。
文化特征
从武当道教文化母体中所产生的武当武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动若行云流水的独特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点,包含了人生的处事哲学。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两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
道德观念
武当武术的门风,是指武当武术门派的传人一代一代要遵循的开派祖师的训诫。当年张三丰究竟制定了哪些训诫不得而知,但从道教的戒律和民间武当内家拳派传承的戒律来看,条款、内容虽各有不同,但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作为一个武当武术的继承人,必须"克己复礼",遵守公共道德。可以看出,在张三丰之后的武当武术发展中,各个掌门人皆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环境等客观情况提出不同的训诫。
比如,道教门中就有多种训诫。如"三戒":皈依戒(全身心向道),皈神戒(信奉三十六部尊经),皈命戒(听从玄教大法师,即生命的生存行为皆由导师指引)如"五戒":第一不得杀生,第二不得吃荤喝酒(包括辛辣暴味的蔬菜也不能食用),第三不得口是心非,第四不得偷盗,第五不得邪淫。如"八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淫欲,三不得偷盗,四不得妄语,五不得醉狂,六不得华眠(睡舒适豪华床铺),七不得搽脂抹粉,八不得执迷歌舞。如"十戒":一戒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戒杀生屠害割截物命,戒叛逆君王谋害家国,四戒淫乱骨亲及其他妇女,五戒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六戒污慢静坛单衣裸露,七戒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八戒裸露三光厌弃老病,九戒耽性狂酒恶语粗言,十戒凶豪自任自作威利其他还流传有十二戒、二十七戒、一百八十戒等,最多者戒律达1200多条。徒弟犯戒者,当然不能传其衣钵。不仅如此,犯戒者轻者受斥责、罚跪,重者则杖革或驱逐出山。还有在道教监狱服刑的。明代以来,武当山设有道教监狱,地点就在当代的元和观。
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当武术的传承也出现了一些障碍。首先,武当武术早期受道教"隐秘单传"思想束缚,传播面窄;其次,现在的一些传人大都年事已高,且散居全国各地,挖掘利用武当武术资源受到限制;再次,武当武术理论研究工作不够,其文化意义有待深入挖掘。
传承人物
赵剑英,女,汉族,湖北丹江口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武当山剑英国术馆馆长。1926年9月生,自幼生活在湖北武当山脚下。受当地武当武术的熏陶,6岁开始便跟随大哥的朋友学一些大洪拳、小洪拳等民间武术。1980年,54岁的赵剑英代表湖北队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时,认识了浙江代表队的金子张,并拜其为师,成为武当武术全真龙门派第十七代弟子,2011年去世。
保护措施
学术研究成果
1978年以后,"武当拳法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被列入原国家体委的第一个武术科研课题。
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举行后,散在各地的武当派各门拳种拳法被逐步挖掘出来。湖北省率先挖掘岀拳种8门,后来搜集到各地挖掘整理的武当派拳种功法30多门。有关部门还成立了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出版了《武当》杂志。
截至2003年,湖北省和十堰市体育局、武汉体育学院、《武当》杂志社等单位和武当武术热心者,采取史料考证、调查探访、讨论辨析等方法,并通过武当功理功法研讨会、武当文化武术节、广泛召开武术专家、学者和武当民间老拳师座谈会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挖掘,查阅了有关史料近万册,笔录碑托数百件,先后已搜集整理出隐于民间濒临失传的武当古拳法、功法、套路及养生秘诀等有关史料1000余万字,已确认武当武术100多个门派和500多种拳谱。
武术馆
1996年,武当山剑英国术馆建馆,该馆以"弘扬武当武术,强身健身养生"为办学方针,是市武术协会的中枢机构,2009年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基地称号,是湖北函授大学、郧阳师专体育系武术文化教学基地,集教学、培训、演出、交流、营销为一体,提供食宿服务。
截至2003年,十堰市先后办起20多所武术馆校,先后培训海内外学员1万多人,为培养武术人才推进全民健身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与此同时,全市先后组织武当武术交流、表演团有600余人次,走访了东南亚、欧美等地区的20多国家和中国国内20多个城市。
武术协会
2003年3月,湖北十堰市武当武术协会成立。
2014年12月,武当武术协会天津分会成立。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1987年6月,武当山举行擂台赛,来自9省20多个武术代表队的160名武林好手登台献技,观众达15万人次。
1991年11月中国湖北武当文化节在武当山举行,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2017年7月26日晚8时,2017俄罗斯国际军乐节在红场隆重开幕,中国代表团作为外国代表团压轴出场,展示武当武术。
2017年8月,武当功夫入驻上海大世界展演。
2018年2月15日晚,武术节目《双雄会》登上央视春晚,这是武当武术央视在春晚舞台上首次亮相。
濒危状态
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武当武术的传承与推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武当武术早期受道教“隐秘单传”思想的束缚,传播面窄。其次许多武当武术传人年岁已高,且散居全国各地,不利于武术资源的挖整、利用。第三、武当武术挖掘整理及理论研究工作薄弱,制约了发展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