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
“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解放后的1950 年4 月,改名为“广东省高级水产技术学校”。
广东省立高级水产学校,成立于1935年。斯时陈济棠主持粤局,西南政务委员会为配合本省各项建设事业之发展,积极设立各科职业学校,造就技术人才,并派广东省教育厅长黄麟书为筹备主住,以专责成。
校容校貌
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内忧外患,风雨如晦。其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为发展经济,积极开办各科职业学校。1935年,省教育厅奉命在汕头市筹建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学校于当年9月首次招生,租用友联中学部分校舍为临时课室开展教学,这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开端。1937年抗战爆发,沿海一带烽火连绵,学校被迫搬迁至海丰县公平镇。1941年春和1945年春,公平两度陷于日寇,学校又先后避地紫金县南岭和公平黄羌坑尾村。1945年8月抗战胜利,学校于9月迁回海丰县汕尾镇继续赁屋办学。
1950年5月学校复办并搬至汕尾二马路西段,
租用原白中学,渔民学校校舍和冰厂厂房为临时校舍上课。同时,集中力量重建被日军炸毁的原校舍和新建九间平房课室(在昭忠祠附近)。图为重建的教学大楼。
学校规模
学校原计划分设渔捞、轮机、养殖、制造(渔获物加工)和渔港建设与管理等科。
1935年度先招收渔捞科高级组一年级新生40名,学习时间三年(学科二年半,实习半年),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渔捞科初级组(初时称渔捞训练班)一年级新生30名,学习时间二年(学科一年半,实习半年),招生对象为具有小学毕业程度的渔民子弟,由沿海各县政府保送。
8月15、16日,分别在汕头、广州两地举行考试,高级组招生名额只40人,而广州考区应考者达700余人,汕头考区应考者也有400余人。考生中除来自本省各县的初中毕业生外,有部分是高中毕业生或具有高中程度的未就业青年,还有一部分港、澳青年前来应考。应考人数众多,录取的分数相应提高,并从中挑选身体魁健,意志坚强者,务求能承受繁重功课和术科训练,为异日胜任航海、捕捞作业奠定基础。初级班新生由沿海各县保送,入学人数只二十余人,尚未满额。可见其时沿海渔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具有小学毕业程度的渔民子弟为数极少。
师资力量
代理校长:张上儒;教务部主任:程一岳;训育部主任:黄振汉,事务部主任:蔡汉忠;渔捞科专科教员兼高级组级主任:邓腾裕;渔捞科专科教员兼初级组级主任:陈维风;渔捞科专科教员:程鉴水;渔捞科专科教员兼实习船船长:黄正言.
1936年夏,粤省府改组,教育厅长许崇清电邀姚焕洲返粤主持校务。8月25日,省府第七届第3次会议,根据省教育厅提议,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代理校长张上儒拟着另候任用,所遗该缺,由姚焕洲接任。
姚焕洲于1936年9月8日到职。姚氏接长后,延聘黄文沣为教务主任,曹镜澄为训育主任,黄少雄为事务主任。锐意刷新校政,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添置图书仪器,充实教学设施,指派专科教师黄定南往东沙群岛采集和制作水产生物标本,还谋划增设测候所、水产试验场、海水养殖场和建造新式实习渔船等,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巩固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根据教育部门规划,为培养恢复和发展沿海国民经济所急需的大量航运、水产专门人才,该校于1944年年秋成立了以姚焕洲、苏旭升、黄学庠、黄定南、周了因等五人组成的海事教育设计小组,从事渔航业复员工作的研究,拟具筹办省立海事专科学校计划,由姚焕洲亲自带往曲江,呈交教育厅转呈省务会议。
1945年广东省务会议通过决定在汕头设立海事专科学校,委派姚焕洲为校长,着即筹备设校招生,但仍兼任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校长。该校专科教员林木屏、叶经华、柳永康,教务主任傅尚荣、图书馆员林裕芝等亦先后调海事专科学校任教和工作。姚焕洲以两校分设两地,顾此失彼,领导困难,经报请于1946年2月委任黄学庠为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代理校长兼教务主任。同年5月18日,经广东省政府第10届委员会第60次会议通过,提升黄学庠为该校校长。黄氏于6月1日接任,聘邓远帆为教务主任,许君复为训导主任,黄定南为事务主任。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