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港
汕尾港(Shanweigang),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尾市,东距汕头港117海里;西距香港维多利亚港81海里、广州港黄埔港区163海里,地理位置优越,是粤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渔业基地之一 。
2020年汕尾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73.7万吨,99.8%为进港货物,外贸吞吐量占24.2%,煤炭及制品是汕尾港吞吐量的主要构成 。
2021年,汕尾港口岸海丰港区、陆丰港区扩大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准 。
建设历程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汕尾港已初步形成,来往船只众多。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香港至和公司货轮开始与汕尾港通航。
民国三年(1914年),汕尾港有客轮和货轮定期航行于汕尾与香港、广州和汕头等口岸之间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汕尾港成为全国第一批18个开放口岸和全国6个特级渔港之一,全国渔业试验区之一 。
2010年,汕尾港初步形成以汕尾新港深水码头为龙头,大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港口体系 。
2015年,汕尾港口岸红海湾港区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外开放 。
202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汕尾港口岸扩大开放的批复》,汕尾港口岸扩大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 。
区位环境
地理位置
汕尾港位于红海湾东北角,口门向西北,水域宽阔,水位较深,东距汕头港119海里,西距香港81海里。该港形成于18世纪40年代,属泻湖型港口,港池在泻湖的咽喉部,整个港区由泻湖(品清湖)、港池、港门外3部分组成,海岸线12.6千米,面积37平方千米(其中泻湖22平方千米,港池3平方千米,港门外12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
风况
汕尾港季风特点明显。常风向为东北向,风力可达6级至10级,其次为东南偏东和西南向。东北季风主要从10月至次年1月占优势,2月-5月多为东南偏东风,风力4级至7级;6月-9月则是西南季风期,风力3级至4级 。
气温
汕尾海域年平均气温约为23.0℃。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为14.4℃;8月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8.1℃ 。
雾况
汕尾港平均雾日为15天,雾日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5月,月平均雾日为1天至7天;1月-4月雾日较多,月平均雾日为3天至7天。雾年平均雾日为15天,雾日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5月,月平均雾日为1天至7天;1月-4月雾日较多,月平均雾日为3天至7天 。
水文特征
潮汐
汕尾港的潮汐属不规则目潮混合潮。油尾港海洋站平均潮位1.3米,平均高潮潮位1.8米,平均低潮潮位0.8米。平均潮差为0.3米至0.9米,最大潮差红海湾2.6米,碣石湾为2.6米,属于弱潮区 。
潮流
汕尾港区的潮流为往复流,进港航道附近涨潮为东南流,流速1.2节,落潮为西北流,流速2.3节,基本沿航槽方向往复 。
硬件设施
泊位
汕尾港划分为汕尾港区、汕尾新港区、海丰港区(含小漠港区)、陆丰港区,主要分布于红海湾和碣石湾内。截至2017年底,汕尾港共有各类生产泊位30个,全港综合通过能力约1903万吨。汕尾港划分为汕尾港区、汕尾新港区、海丰港区(含小漠港区)、陆丰港区,主要分布于红海湾和碣石湾内。截至2017年底,汕尾港共有各类生产泊位30个,全港综合通过能力约1903万吨 。
航道
汕尾港航道,汕尾港航道分外航道和港内航道两部分。汕尾港外航道,自引航锚地至三点金灯桩东南0.5海里处,为人工疏浚航道,全长2.55海里,设计航道底宽75米,水深5.2米至7.0米,可供5000吨级船舶进出港。汕尾港内航道,由沙舌北端至港内东端码头之间的水道(即涨落潮流冲刷的深槽线),可航水域宽100米至200米,泥沙底,设有汕尾港港内引导灯桩,为自然航道,水深3.5米至7.0米 。
运营情况
主营业务
汕尾港主营业务包括:装卸储存、中转换装、多式联运、临港产业开发、运输组织、旅游渔业配套等 。
客货运量
2015年汕尾港到港船舶1141艘次,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为194艘次和134艘次,分别占比17.0%和11.7%。总载重吨达到844.0万吨,平均载重吨为7397吨 。
2020年汕尾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73.7万吨,99.8%为进港货物,外贸吞吐量占24.2%,煤炭及制品基本保持在全港吞吐量的90%以上且变化不大。汕尾港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为水路及公路,2020年汕尾港水路运量达到全港97%、以集运量为主,公路仅占3%、且均为疏运量。
建设规划
根据《汕尾港总体规划(2021-2035年)》,汕尾港规划港口岸线53.9千米,其中包含已利用港口岸线12.2千米、预留港口岸线11.2千米,可形成码头岸线45.3千米,其中深水岸线43.4千米。主要包括小漠岸线、鲘门岸线、马宫岸线、城区岸线、小澳岸线、白沙湖岸线、施公寮半岛岸线、乌坎岸线、碣石岸线、田尾山岸线、湖东甲西岸线、甲子岸线、甲子屿岸线及东海岸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