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台阁铁枝
三沙台阁铁枝是三沙的传统文艺活动,铁技的整个场面有上枝、扶枝和配角等,以钢铁根据节目要求利用泥巴等辅料相结合,技巧地塑造成需要的道具和人物、禽畜之类的形象以各种人物神态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而深受大众喜爱,流传近两百年,仍然散发着传统民俗文化的光芒。
简介
台阁铁枝是将珍贵文物饰作模型,肩抬游街展览,伴以乐队吹吹打打,并将上述模型演变为亭阁幕景,配上小演员,便成了有景有戏的“台阁”,由于演员年幼,唱词简短,且站坐定位,没甚表演好看,有艺人巧匠仿照高跷,采取铁杆支承结构,使演员空表演惊险节目,这部分台阁就专称“铁枝”。铁枝是以铁杆空载人。将杆巧妙掩饰,令人莫测机关,叫做“过机”。既要看去顺其自然,又要符合力学原理,似险不险,为此许多能工巧匠曾费煞凡思去争奇斗巧。
起源
三沙铁枝艺冠霞浦,久享盛名。
相传清期前期,三沙地区民间即有迎春接福的游神民俗活动。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节,一元伊始,为祈保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三沙举行规模盛大的“迎奶娘”活动,由当地“铁枝队”艺人扎扮好上装奶娘神,安放在四方台阁上的“神船”,由4至6人抬着行走,并配合锣鼓唢呐乐器、龙伞旗幡队伍,浩浩荡荡周游过市,所到之处,善男信女鸣炮烧香膜拜,热闹异常。此后,年复一年,约定俗成,于每年的正月十三,三沙都有举行“搬铁枝”、“迎奶娘”的传统民俗活动,成为闽东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节俗活动之一。
一座台阁铁枝需要多种工匠分工协作,才能达到的制作精美完善,更需要精明强干,任劳任怨的组织者和慷慨捐资、热心出力的赞助者,才能保证演出完满成功。通常令人头痛的问题是,演员是小孩情绪不够稳定,家长态度反复,常发生中途换人或临场不出等情况。组织者要不断登门劝说,委曲求全。幸好能得到大多数家长支持。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元宵节三沙台阁铁枝演出,路线是从奇沙五金厂(现摩擦制动总厂)徐徐出发,一直到弯丘桥车站为止。早期没车载要靠十几人轮流肩抬。台两侧各有数人随行扶持,并有一支乐队沿途演奏,外围又有数十人拉着龙头布的护圈以防观众挤撞。队伍以一头牌灯和两面大锣为前导,俨然封建大员出巡。沿街行至唱点(各闹市街口为例行唱点或是大商号和门口有礼炮迎接者为临时唱点)停留演唱。临街居民大都全家出看,店铺门前、柜头、楼上挤满观众,街心更是人山人海。真的是万人空巷,倾城而出,观众你推我挤,热闹无比。由于在80年中期的一次铁枝演出,不慎失火致使一男孩一女孩毁容,从此三沙铁机已多年未演出。 台阁铁枝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奇葩,这种发从俗文化应该好好保护,要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