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赖尔(英国天文学家,发明了双天线射电干涉仪)
摘要:马丁·赖尔(Martin Ryle,1918年9月27日~1984年),英国天文学家。1918年9月27日生于萨塞克斯郡布赖顿。193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45年到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1957年兼任马拉德射电天文台台长,1959年任剑桥大学射电天文学教授,195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2年被任为皇家天文学家。1963年研制成功两天线最大变距为1.6千米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综合... [阅读全文]
摘要:马丁·赖尔(Martin Ryle,1918年9月27日~1984年),英国天文学家。1918年9月27日生于萨塞克斯郡布赖顿。193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945年到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1957年兼任马拉德射电天文台台长,1959年任剑桥大学射电天文学教授,195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2年被任为皇家天文学家。1963年研制成功两天线最大变距为1.6千米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综合... [阅读全文]
摘要: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男,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 [阅读全文]
摘要:利奥·詹姆斯·雷恩沃特,1917年12月9日出生于爱达荷州康瑟尔,美国物理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利奥·詹姆斯·雷恩沃特英文名:Leo James Rainwater出生地:爱达荷州康瑟尔性别:男国籍:美国出生年月:1917年12月9日去世年月:1986年5月31日职业:物理学家 [阅读全文]
摘要:本·罗伊·莫特森(Ben Roy Mottelson,1926.07.09 - ),丹麦-美国核物理学家,因发展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非球形理论,与阿格·玻尔和詹姆斯·雷恩瓦特一起获得197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本·罗伊·莫特森(Ben Roy Mottelson,1926年7月9日芝加哥),美国-丹麦物理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发展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非球形理论,本·罗伊·莫特森与阿格... [阅读全文]
摘要:伯顿·里克特(Burton Richter,1931年3月22日-2018年7月18日 ),美国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个人履历193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在经济大萧条后的几年和二次世界大战中成长起来。1952年,里克特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该校核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里克特接受了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职位。在这里他很快得到晋级并在1967年被聘为物... [阅读全文]
摘要:阿诺·彭齐亚斯,德国出生的美国射电天文学家,犹太人,1964年与罗伯特·威尔逊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彭齐亚斯1933年出生于德国的慕尼黑,后随全家移居美国。是1939年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批逃离纳粹德国的难民。到达美国后就读于纽约市立学院,1954年毕业于物理系,毕业后在陆军通讯兵团服役。两年后,彭齐亚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58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 [阅读全文]
摘要:卡皮察(Kapitsa,Petr Leonidovich),前苏联物理学家。1894年7月8日生于喀琅施塔得,卒于1984年4月8日。人物生平1918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工学院,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该校与E.卢瑟福一起工作。1929年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0~1934年任皇家学会蒙德实验室主任。1935年任苏联科学院瓦维洛夫物理问题研究所所长,193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成就卡皮... [阅读全文]
摘要:生于印度旁遮普邦农村,卒于英国牛津。就读于旁遮普大学和剑桥大学,1952年在剑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以后任伦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1956~1974年任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61年又先后任巴基斯坦总统首席科学顾问和科学委员会委员。1971年任联合国科技咨询委员会主席。1959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3年当选国际理论物理和应用物理协会副主席。他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名誉院士... [阅读全文]
摘要: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 1932年12月5日- ),男,生于纽约。博士,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先后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本粒子和量子场论。1976年获奥本海默奖,1979年与S.温伯格、A.萨拉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人物经历谢尔登·格拉肖 ,男,博士,世界著名的理论物... [阅读全文]
摘要: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年5月3日-2021年7月23日),美国物理学家,因提出基于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的电弱理论获得197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史蒂文·温伯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文学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国家天文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和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中世纪学会会员。曾任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机构顾问,美国防御分析研究所顾问等职。他的《广义相对论与引力论... [阅读全文]
摘要:约翰·菲奇(Fitch, John)美国发明家。1743年1月21日生于康涅狄格州温泽;1798年7月2日卒于肯塔基州巴德斯通。很难找到一个象菲奇那样时乖命蹇的人了。菲奇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父亲非常苛刻,妻子爱找岔子,后来他把她遗弃了,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期间,当他主管一家枪支制造厂时,他赚了一些钱,但殖民地货币后来成了废纸。姓名:约翰·菲奇 Fitch, John国家或者地区:美国学科:发明家发明创造... [阅读全文]
摘要:克罗宁(Cronin,James Watson), 美国物理学家,198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1年9月29日生于伊利诺斯芝加哥。 克罗宁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便到布鲁海文国立实验室工作。1958年,他又回芝加哥大学任教授。克罗宁从事的研究内容是自然世界的大范围对性。李政道和杨振宁指出宇守恒定律并不永远成立后,这一结论又和电荷共轭守恒性结合起来,成为人们所说的“CP... [阅读全文]
摘要:凯·西格巴恩(瑞典语:Kai Siegbahn,1918年4月20日-2007年7月20日)瑞典物理学家。因致力于研发一种用电子检测复合材料成分和纯度的新技术,于1981年与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及阿瑟·伦纳德·肖洛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公认是用电子光谱学(ESCA)发展化学分析技术的带头人。他的父亲曼内·西格巴恩曾获19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生平1918年4月20日凯·西格巴恩出生于瑞典的隆... [阅读全文]
摘要:阿瑟·肖洛(Arthur Schawlow,1921年5月5日纽约州芒特弗农 - 199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经历阿瑟·伦纳德·肖洛, (Arthur Leonard Schawlow)美国物理学家,1921年5月5日纽约州芒特弗农 - 199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他主要专注于对激光的研究,并因此于... [阅读全文]
摘要: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Bloembergen, Nicolaas(1920.3.11,尼德兰 多德雷赫特)荷裔美籍物理学家。他和美国的肖洛(Arthur Leonard Schawlow)及瑞典的西格班(Kai Manne Borje Siegbahn)一起,因革新了研究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谱学方法,共获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布洛姆伯根和肖洛因研究那些不用雷射就无法探测的现象共获奖金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