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巨龙
摘要:南巨龙(学名:Notocolossus)生活在距今88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植食性恐龙,属于超巨型恐龙,体长接近30米。物种学史化石保存完整的脚板提高信息显示巨龙类恐龙拥有惊人紧凑和均匀的跖骨,似乎为了适应承受超常的重量,另外,新化石也显示蜥脚下目未知的截短爪骨形态。蜥脚类恐龙的脚板在巨龙类演化中,逐渐在趾骨数量中减少直到后期的衍化巨龙类,最终导致这些蜥脚类缩小的后足。形态特征巨龙类恐龙,体长30... [阅读全文]
摘要:南巨龙(学名:Notocolossus)生活在距今88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植食性恐龙,属于超巨型恐龙,体长接近30米。物种学史化石保存完整的脚板提高信息显示巨龙类恐龙拥有惊人紧凑和均匀的跖骨,似乎为了适应承受超常的重量,另外,新化石也显示蜥脚下目未知的截短爪骨形态。蜥脚类恐龙的脚板在巨龙类演化中,逐渐在趾骨数量中减少直到后期的衍化巨龙类,最终导致这些蜥脚类缩小的后足。形态特征巨龙类恐龙,体长30... [阅读全文]
摘要:布氏盗龙(英文名字:Buriolestes)是一种来自巴西南部晚三叠世早期Santa Maria组(卡尼克阶,距今大约2.28-2.35亿年前)的原始蜥脚形类恐龙,从牙齿的形态来看,它们属于肉食性动物,体形非常小巧,大约只有1.5米。形态特征布氏盗龙的生存年代是距今2.28亿年 ~ 2.01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布氏盗龙是小型恐龙,体长1.5米。这种奇特的蜥脚形类恐龙被命名为舒氏布氏盗龙(Buriol... [阅读全文]
摘要:波塞东龙(属名:Sauroposeidon)又名海神龙、蜥海神龙,食草恐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早白垩纪,与更著名的腕龙有接近亲缘关系。白垩纪的北美洲蜥脚类恐龙已出现数量衰退、体型缩小的迹象,而波塞东龙是北美洲最晚出现的大型腕龙类恐龙。波塞东龙是已知最高的恐龙,经估计有17米高;而身长接近30到34米,体重被估计为50到60公吨之间。仅发现一个标本,由4个颈椎构成,在1994年发现于美国奥克拉... [阅读全文]
摘要:古神翼龙(属名Tapejara)又译为塔佩雅拉翼龙,是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蜥形纲,双孔亚纲,翼龙目,翼手龙亚目的一种生物。在图皮语里意为古老的生物,是种生存于白垩纪巴西的翼龙类。古神翼龙在体型上呈多样性,有些物种翼展长6米。简介古神翼龙不是恐龙,而是一种翼龙类爬行动物。它是最早获得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之一。它很小,头骨只有20厘米长,尾巴也很短。就像所有的翼龙类爬行动物一样,古神翼龙的骨头重量... [阅读全文]
摘要:克柔龙(属名:Kronosaurus)又名克诺龙、长头龙,是种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的上龙亚目,上龙类的明显特征是短而粗厚的颈部。克柔龙是以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罗诺斯为名。生物学史克柔龙得名于希腊神话里的泰坦,宇宙统治者克罗诺斯。克柔龙,海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是上龙的一个分支,而上龙又是蛇颈龙一个分支,但是与蛇颈龙不同,克柔龙在演化过程中,颈部大幅缩短,而身长、体积也明显减少,因此与蛇颈龙相... [阅读全文]
摘要:恶魔龙(学名:Zupaysaurus),是兽脚亚目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的南美洲。虽然没有发现完整的骨骼,恶魔龙被认为是双足的肉食性恐龙,身高达4米。恶魔龙的头颅骨前端长有两个骨质凸起,这是它们最明显的特征。这两个骨质凸起是由鼻骨延伸而成的,可能是帮助其辨认同属或同种的恐龙,也可能是用来吸引异性的 。简介三叠纪晚期的南美洲阿根廷,生活着一种让人毛骨悚然、骇人听闻的恐龙一一恶魔龙!恶... [阅读全文]
摘要:萨帕拉龙属(属名:Zapalasaurus)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化石发现于阿根廷内乌肯省。生物学史模式种是波氏萨帕拉龙(Zapalasaurus bonapartei),是在2006年由利安纳度·萨尔加多(Leonardo Salgado)、Ismar de Souza Carvalho、以及Alberto C. Garrido所叙述、命名 。形态特征巨型恐龙,体长20米。分布范围距... [阅读全文]
摘要:怪踝龙属(学名:Xenotarsosaurus)是种研究有限的阿贝力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坎帕阶与麦斯特里希特阶,体重可能达到0.7-1吨重。生物学史怪踝龙的化石具有与食肉牛龙的相似处,显示怪踝龙可能属于阿贝力龙科。但也人提出怪踝龙属于肉食龙下目。一份90年代的研究,将怪踝龙归类于新角龙类。总之,怪踝龙的化石过于破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归类。模式种是波氏怪踝龙,是在1986年被叙述、命名。在希腊文中,... [阅读全文]
摘要:弗克海姆龙属(学名:Volkheimeria)是蜥脚下目真蜥脚类恐龙的一属,可能属于腕龙科,生存于约1亿6000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生物学史模式种是丘布特弗克海姆龙(V. chubutensis),是由约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于1979年描述、命名的。形态特征巨型恐龙,体长10米。分布范围弗克海姆龙的化石是在阿根廷发现的。 [阅读全文]
摘要:速龙(属名:Velocisaurus)意为“快速的蜥蜴”,是种角鼻龙下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的阿根廷。速龙身长可能约4尺(feet)。仅发现后腿骨头,从后腿与脚掌显示它们适合奔跑,因此取名为速龙。形态特征尾巴向后挺直,保持平衡;后退纤细,胫骨长,有利于快速奔跑;前掌3指,有利爪,能抓攫;巨大的第二指上有镰刀状的尖爪;全身大部分地方可能有绒毛。长度1.8米左右;重量15kg左右。速龙与其他家族成员明显... [阅读全文]
摘要:乌奎洛龙属(学名:Unquillosaurus)是手盗龙类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阿根廷的上白垩纪地层。生物学史乌奎洛龙的模式种是U. ceibalii是由Powell在1979年描述、命名。属名是以邻近的Unquillo河流为名;属名则是以El Ceibal城镇为名。正模标本(编号PVL 3670-11)发现于Los Blanquitos组地层,地质年代相当于坎潘阶。正模标本是一个左耻骨,长度为5... [阅读全文]
摘要:半鸟(属名:Unenlagia),又名半鸟属和半鸟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南美洲。物种学史在1997年,奥尼拉斯·诺瓦斯(Fernando Novas)与Puerta发现半鸟的骨盆区域非常类似早期鸟类始祖鸟。半鸟的肩带也显示出拍打的适应演化。半鸟体长2.2米 ,可能太大以致于不能飞行;因此不管半鸟是从飞行的祖先演化而来,或者胁空鸟龙是从独立于始祖鸟的驰龙类演化而来,都显... [阅读全文]
摘要:黑水龙属于蜥脚形亚目,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属于草食性的原蜥脚下目,与在德国发现的板龙为近亲,显示三叠纪时期的动物可轻易地跨越盘古大陆。它的化石发现于1998年,化石点位于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地质公国中。与后期那些庞大的蜥脚类恐龙不同,黑水龙的体型相当娇小,体长还不到3米。黑水龙是植食性恐龙,也叫食草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各种蕨类和树叶。黑水龙集群生活,它们共同觅食,共同抵御猎食者。简介黑水龙属... [阅读全文]
摘要:(学名:Uberabatitan)意为“乌贝拉巴的泰坦”,是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巴西。化石包含颈椎、背椎、尾椎、骨盆、与四肢骨头。物种学史模式种是瑞氏乌贝拉巴巨龙(U. ribeiroi),是由Salgado与Carvalho在2008年命名。乌贝拉巴巨龙发现于包鲁群(Bauru Group)马里利亚组(Marília组);当地还发现了包鲁巨龙与三角区龙,他们生活在7100... [阅读全文]
摘要:魁纣龙是一种大型异特龙类,体型接近霸王龙,其化石发现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魁纣龙属下仅包含一种,丘布特魁纣龙。魁纣龙与同属于异特龙类的鲨齿龙,南方巨兽龙和马普龙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与这些近亲相比,魁纣龙的生存时间更早,年代为早白垩世的阿普特期。魁纣龙的发现对于认识巨型鲨齿龙类的早期形态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命名由来魁纣龙的属名是tyrannus和titan的合成词,意为“巨大的暴君”,种名是阿根廷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