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贼鸥(黑贼鸥)
长尾贼鸥:别名黑贼鸥,为鸥形目、贼鸥科、贼鸥属鸟类,原产于繁殖期分布于北极海洋中的岛屿和北极苔原带。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繁殖地南部海洋,远至地中海、大西洋、非洲西部沿海和美国、日本沿海。我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南海、香港周边海域。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海岸、丘陵苔原和海中岛屿。冬季主要栖息于海上和近海地区,迁徙期间偶尔也出现于内陆河流与湖泊等水体中。1819年命名,共2个亚种。
翅窄长而尖,嘴较短粗,上嘴先端向下钩曲。因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而尖而得名。游泳时头颈向上竖直,长的尾亦向上举起。领地性很强,会拼命捍卫其在巢穴周围的广大区域,驱赶入侵者,攻击任何靠近的食肉动物。
科目分类:鸥形
生存环境:海岸
颜色分类:黑色_灰色
性情分类:游禽
最大体型:58cm
迁徙类型:留鸟
寿命年限:25年
适宜温度:20℃±8℃
食物饲料:杂食
长尾贼鸥形态特征
体长50-58cm,重270-320g,翼展100-120cm。两个亚种颜色不同,暗色型通体黑褐色,数量已很稀少。淡色型前额、头顶和后枕黑褐色。后颈白色,具黄色尖端。整个上体灰褐色,较短尾贼鸥淡。颊白色,具黄色和淡黄色尖端。下体白色,到腹逐渐变暗,有的到胸即呈淡灰色。腹和肛周,以及尾下覆羽淡灰褐色。尾黑色,中央一对尾羽特别长,通常较外侧尾羽长16-25cm,显著突出于两侧尾羽,尖端较尖。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脚灰色或暗灰色,趾和蹼黑色。
长尾贼鸥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飞行时常在空中翱翔或盘旋。8-10月南飞,4-5月回归北半球。有3种鸣叫Kreck、Kliu、Kuep。Kreck用于俯冲攻击哺乳动物入侵其领土时,而Kliu用于驱逐入侵的鸟类。这两个叫声也结合成更长的叫声,用于明确领土范围。Kuep也用于亲鸟呼唤幼鸟,也用于领土争端中。
长尾贼鸥饲养方法
觅食方式主要靠自己捕食,较少偷窃和抢夺其他海鸟的食物。主要以小鱼、啮齿类、小鸟、雏鸟、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昆虫、昆虫幼虫、植物浆果和人类废弃物为食。
长尾贼鸥雌雄分辨
幼鸟羽色变化亦较大,头从乳白色至暗褐色,具暗色纵纹和赭色羽缘。上体黑褐色,具有比较窄的、不明显的赭白色羽缘。长的尾上覆羽白色,具有宽的黑色横斑。颊、喉灰褐色。前颈灰色,其余下体白色而密被灰褐色横斑。
长尾贼鸥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营巢于北极苔原和森林苔原地上,也在海岸和海中岛上营巢。喜欢在内陆干燥的地面筑巢。单独或成对繁殖。产卵之前像短尾贼鸥一样,亦要进行求偶飞行。通常营巢于苔原地上干燥的地方,巢实际仅为一浅坑,内无任何内垫物,或仅有一些苔藓。每窝产卵1-3枚。卵为橄榄色或绿褐色、具黑褐色斑纹,主要集中在钝端,卵为钝卵圆形。雌雄轮流孵卵,当有入侵者时,常进行攻击或假装受伤而引开入侵者。孵化期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