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9.4K
7805

鹰鹃(大鹰鹃、鹰头杜鹃)

鹰鹃别名子规、大鹰鹃、鹰头杜鹃,为鹃形目、杜鹃科、鹰鹃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东南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均有分布。野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山林,冬天常迁移至平原地带。隐蔽于树木叶簇中鸣叫,白天或夜间都可听到。1832年命名,共2个亚种。我国自辽宁以南经秦岭至四川及西藏南部为夏候鸟,在云南和海南为留鸟。鸣声清脆响亮,为三音节,声似“贵贵-阳、贵贵一阳”。繁殖期间几乎整天都能听见它的叫声。

外形似鸽,但稍细长。有巢寄生的习性,自己不营巢,产卵于喜鹊等鸟类巢中,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孵化后雏鸟将寄主雏鸟杀死,被寄主喂养至成熟。与隼形目鸟类颇有几分相似,飞行姿式甚像雀鹰。

科目分类:鹃形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褐色_棕色

性情分类:陆禽

最大体型:42cm

迁徙类型:候鸟

寿命年限:18年

适宜温度:22℃±10℃

食物饲料:昆虫

鹰鹃形态特征

体长35-42cm,重130-170g。头和颈侧灰色,眼先近白色。上体和两翅表面淡灰褐色。尾上覆羽较暗,具宽阔的次端斑和窄的近灰白色或棕白色端斑。尾灰褐色,具五道暗褐色和三道淡灰棕色带斑。颏暗灰色至近黑色,有一灰白色髭纹。其余下体白色。喉、胸具栗色和暗灰色纵纹,下胸及腹具较宽的暗褐色横斑。虹膜黄色至橙色,幼鸟褐色,眼睑橙色,嘴暗褐色。下嘴端部和嘴裂淡角绿色,脚橙色至角黄色。

鹰鹃生活习性

常单独活动,多隐藏于树顶部枝叶间鸣叫。或穿梭子树干间由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飞行时先是快速拍翅飞翔,然后又滑翔。

鹰鹃饲养方法

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鳞翅目幼虫、蝗虫、蚂蚊和鞘翅目昆虫最为喜欢。

鹰鹃雌雄分辨

雌雄外形大体相似,幼鸟羽色与成鸟不同。幼鸟上体褐色,微具棕色横斑,下体除颏为黑色外,全为淡棕黄色。各羽中央具一宽的黑色纵纹或斑点,胸侧常具宽的横斑,两胁和覆腿羽具浓黑色横斑。

鹰鹃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自己不营巢。常将卵产于钩嘴鹛、喜鹊等鸟巢中。产1-2枚卵,卵为橄榄灰色,密布褐色细斑。卵的大小为19×26mm,重4.6g。

7805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