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2K
1005

燕隼(土鹘、儿隼、虫鹞)

燕隼别名土鹘、儿隼、虫鹞、青条子、蚂蚱鹰,为隼形目、隼科、隼属鸟类,原产于欧洲、亚洲、非洲均有分布。繁殖于欧洲、非洲西北部、俄罗斯等地,越冬于中国、日本、印度、老挝、缅甸等地。野生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开阔平原、旷野、耕地、海岸、疏林和林缘地带,有时也到村庄附近,但很少出现在浓密的森林和没有树木的裸露荒原。我国分布有2个亚种。北方地区多为候鸟,南方部分地区多为留鸟,在台湾偶见迷鸟。叫声为重复尖厉的kick声。迁徙时大多组成小群,通常春季4月中下旬迁到东北繁殖地,9-10月初离开繁殖地。

属小型猛禽,体形比猎隼、游隼等都小。主要捕食小鸟和大型昆虫,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飞翔时翅膀狭长而尖,像镰刀一样,翼下为白色,密布游黑褐色的横斑。翅膀折合时,翅尖几乎到达尾羽的端部,看上去很象燕子,因而得名。

科目分类:隼形

生存环境:灌丛

颜色分类:褐色_蓝色

性情分类:猛禽

最大体型:35cm

迁徙类型:候鸟

寿命年限:18年

适宜温度:20℃±10℃

食物饲料:肉食

燕隼形态特征

体长28-35cm,重120-300克。上体为暗蓝灰色,有一个细细的白色眉纹,颊部有一个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颈部的侧面、喉部、胸部和腹部均为白色,胸部和腹还有黑色的纵纹,下腹部至尾下覆羽和覆腿羽为棕栗色。尾羽为灰色或石板褐色,除中央尾羽外,所有尾羽的内均具有皮黄色、棕色或黑褐色的横斑和淡棕黄色的羽端。腿羽淡红色。虹膜黑褐色,眼周和蜡膜黄色,嘴蓝灰色,尖端黑色,脚、趾黄色,爪黑色。近似种有非洲燕隼、东非的燕隼、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东方燕隼。

燕隼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飞行快速而敏捷,如同闪电一般,在短暂的鼓翼飞翔后又接着滑翔,并能在空中作短暂停留。停息时大多在高大的树上或电线杆的顶上。虽然它也同其他隼类一样在白天活动,但却是在黄昏时捕食活动最为频繁。

燕隼饲养方法

主要在空中捕食,常在田边、林缘和沼泽地上空飞翔捕食,有时也到地上捕食。它甚至能捕捉飞行速度极快的家燕和雨燕等。失误包括麻雀、山雀等雀形目小鸟,偶尔捕捉蝙蝠,更大量地捕食蜻蜓、蟋蟀、蝗虫,天牛、金龟子等昆虫,其中大多为害虫。

燕隼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配对以后,雄鸟常常嘴里衔着食物,以一种踩高跷的姿态走近雌鸟,一边不断地点头,一边将两腿分开,然后将食物交给雌鸟。接着雄鸟和雌鸟便在空中双双飞舞,同时伴随着特有的单调而柔和的鸣叫。营巢于疏林或林缘和田间的高大乔木树上,通常自己很少营巢,而是侵占乌鸦和喜鹊的巢。每窝产卵2-4枚,卵白色,密布红褐色的斑点。孵卵由亲鸟轮流进行,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28天。雏鸟为晚成性,由亲鸟共同抚养大约28-32天后才离巢。

1005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