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3.3K
3725

马来犀鸟

马来犀鸟为犀鸟目、犀鸟科、角犀鸟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包括马来半岛、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新加坡和泰国南部。栖息于海拔1400m以下的原始森林、亚热带山地雨林,依赖大树提供的有利高度筑巢。1758年命名,共3个亚种。因犀鸟数量在马来西亚其境内较多,百余年来被誉为“犀鸟之乡”。当地人的长屋里放置尽可能多的犀鸟雕刻被视作是一种无上荣光,在每年的“鸟节”上,以犀鸟雕刻祭神是一种必须的仪式。

马来西亚国鸟,形态优美、色彩艳丽、善于攀援,深受当地沙捞越人的喜爱和崇拜,是他们心目中的神鸟,非常尊贵。马来西亚奥委会还用它作为申亚吉祥物的原型。因嘴形粗厚而直,嘴上凸起形似犀牛角而得名。

科目分类:其他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黑色_黄色

性情分类:攀禽

最大体型:122cm

迁徙类型:留鸟

寿命年限:35年

适宜温度:20℃±10℃

食物饲料:杂食

马来犀鸟形态特征

头体长110-122cm,翼展152cm,重2.3-3kg。鸟喙和头盔呈白色,但它们尾部会分泌一种有颜色的液体,它不断用鸟喙磨擦腺体,使喙呈现橙色和红色。头、颈、上半体、翅膀、胸部和大腿的底部形成大片的黑色,并具有偏蓝色调。大腿、小腹、肛门区、底面尾部,臀部和尾上覆羽为白色。尾部为纯白色,有宽阔的黑色条纹,占其长度的三分之二。虹膜红色,有黑色圈,睫毛红色,脚和跗棕黑色。

马来犀鸟生活习性

常集小群一起鸣唱,在大公顷的森林中寻找食物。在群体中,夫妻只在繁殖季节在一起,在繁殖季节,无论雌雄都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强大的呼叫声听起来像鼓吹证明它们的存在。

马来犀鸟饲养方法

以成熟的果实、昆虫、小蜥蜴、甚至小鸟为食。犀鸟经常跟随成群的猴子,以便找到成熟的果实,在它们的食物来源中,动物食材占30%左右。野生情况下寿命可以达35年。

马来犀鸟雌雄分辨

雌鸟体羽和雄鸟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虹膜白色。

马来犀鸟繁殖方式

每年5-6月进入繁殖季节,选择高大树干距地约在16-33米处的天然树洞为巢。马来犀鸟十分重视示爱,雄鸟必须先得到雌鸟的信任才会交配、产卵、孵卵及育雏。每次产卵1-2枚。产卵后封住巢,不再外出。洞口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雌鸟伸出嘴尖接近雄鸟的喂食。孵化持续37-42天,直到雏鸟快出飞时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间,全靠雄鸟喂食。

3725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