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8.5K
4193

鹌鹑

鹌鹑(学名:Coturnix japonica)是鸡形目雉科鹌鹑属动物,又名日本鹌鹑、鹑鸟、宛鹑 。鹌鹑是小型鹑类,体长14~20cm,大小如雏鸡。长而尖,尾短,背面大都黑褐色,杂有浅黄色羽干纹。下体灰白色,颏、喉赤褐色。雄鸟夏季额栗黄色,头顶至后颈黑褐色,两翅多为淡黄橄榄色,喉和前颈赤褐色,与颊和眼先的赤褐色连在一起,上胸灰白沾栗,羽干白色,颈侧和胸侧黑褐而杂以栗褐色,并具明显的白色羽干纹,两胁栗褐色而杂以黑色。雌鸟夏羽与雄鸟冬羽相似,但颏喉羽不变长和变尖,浅黄色,颈侧浅灰黄色和具黑色端斑,上胸黄褐色,具黑色斑纹或纵斑。雌鸟冬羽与雄鸟夏羽相似,但颏和喉上方羽毛变长和变尖,浅黄色,背富更多黄褐色,且较深,上胸斑点黑褐色沾栗,胸侧和胁亦更黄褐,具宽阔的白色羽干纹。

鹌鹑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缅甸、俄罗斯(东亚区)、泰国、不丹、印度、韩国、老挝和越南等地。鹌鹑栖息于干旱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山脚平原、溪流岸边和疏林空地。常成对而非成群活动,善隐匿,受惊时呈直线飞行且速度较快。鹌鹑以谷类、草籽、嫩芽叶和昆虫为食; 雌鸟每窝产卵9-14枚。鹌鹑的寿命为2-4年,最长可达6-7年 。

2016年,野生鹌鹑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等级。2021年,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动物学史

分类史

有的学者将日本鹌鹑作为鹌鹑的另一个亚种。但多数学者认为其个体较鹌鹑为小,颏部和喉部羽毛冬季变长,变尖;另外,它们在蒙古同城分布而无中间类型,无论是形态学、生态学和鸣声上都与鹌鹑明显不同,应作为一独立种。日本鹌鹑是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发现与命名

中国是野鹌鹑的主要产地之一,也是最早饲养野鹌鹑的国家之一。《诗经》中就有关于鹑的记载,如“鹑之奔奔”“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鹌鹑最初的驯养目的不是为了食用,而是为了赛斗和赛鸣。唐、宋时期赛鹑在皇官和民间都很盛行。

鹌鹑(学名:Coturnix japonica)的学名曾经是“Coturnix coturnix”(中文名称是“普通鹌鹑”)。《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将原中文名称为“日本鹌鹑”(学名 Coturnix japonica)修订为中文标准名称“鹌鹑”。2019年,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7.0版)以IOC全球鸟类名录9.1和9.2版为讨论基础,也将“Coturnix japonica”的中文标准名称定为“鹌鹑”。

形态特征

鹌鹑是小型鹑类,体长14-20厘米,大小如雏鸡。雄鸟夏季额栗黄色,头顶至后颈黑褐色,具深栗黄色羽端;头顶中央具1条狭窄的白色冠纹;眉纹白色,从前额起往后直达颈部;眼圈、眼先和颊部均赤褐色,耳羽栗褐色;上背浅黄栗色,具黄白色羽干纹;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多具两头尖的浅黄色羽干纹,内外翈(xiá,羽干两侧由羽支连合而成的瓣状结构)具细的黄褐色波浪状横斑,两翅多为淡黄橄榄色,杂以黄白色横斑;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翈窄,缘以淡黄色,其余初级飞羽外恻具浅赤褐色波状横斑,次级飞羽内外翈亦具浅赤褐色横斑;尾羽黑褐色,具浅黄白色羽干纹和羽缘,并具赤褐色横斑。颊、喉和前颈赤褐色,与颊和眼先的赤褐色连在一起;上胸灰白沾栗,羽干白色,颈侧和胸侧黑褐而杂以栗褐色,并具明显的白色羽干纹;两胁栗褐色而杂以黑色,白色羽干纹更宽而更明显,下胸至尾下覆羽灰白色。冬季头顶至后颈栗黄色,羽缘较宽,因而基部黑褐色多被掩盖着;前背浅黄褐色,后背大多黑褐色,黄白色羽干纹亦较宽而明显。颏(ké,下颌)和喉上方羽片变长变尖,多为白色而杂以栗色,喉部黑色锚状纹不甚明显,喉下部白色,前颈和上胸之间有一浅栗黄色圈;上胸浅黄色,具白色羽干纹;两胁白色,杂以栗黄色宽阔纵纹,并具黑褐色和浅黄色相间的横斑;腹白色 。

鹌鹑雌鸟夏羽与雄鸟冬羽相似,但颏喉羽不变长和变尖,浅黄色,颈侧浅灰黄色和具黑色端斑,上胸黄褐色,具黑色斑纹或纵斑。雌鸟冬羽与雄鸟夏羽相似,但颊和喉上方羽毛变长和变尖,浅黄色,背富更多黄褐色,且较深;上胸斑点黑褐色沾栗,胸侧和胁亦更黄褐,具宽阔的白色羽干纹 。

虹膜红褐色,嘴角蓝色,跗跖(fū zhí,鸟类腿以下到趾之间的部分)淡黄色。

大小度量

雄性 雌性
体重 55-100克 58-109克
体长 154-199毫米 147-200毫米
嘴峰长 10-13毫米 10-13毫米
翅长 90-104毫米 91-104毫米
尾长 32-43毫米 29-42毫米
跗跖长 24-31毫米 24-33毫米



栖息环境

鹌鹑栖息于干旱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山脚平原、溪流岸边和疏林空地,常在干燥平原或低山山脚地带的沼泽、溪流或湖泊岸边的草地与灌丛地带活动,有时也出现在耕地和地边树丛与灌丛中。

分布范围

鹌鹑在亚洲东部繁殖,包括蒙古北部、萨哈林岛以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和维廷地区、中国东北部、日本、朝鲜和韩国。日本的一些种群是留鸟,但大多数鸟类向南迁徙,在中国南部、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不丹和印度东北部越冬。意大利和夏威夷(美国)也有引进种群。

生活习性

觅食

鹌鹑主要以植物嫩枝、嫩叶、嫩芽、浆果、种子、草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谷粒、豆类、昆虫、昆虫幼虫等农作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常在草地和农田地中觅食,阴天和雨天则终日躲在灌丛或荆棘丛内 。

迁徙

鹌鹑的迁徙能力在雉科中相对较弱,翼羽短,不能高飞、久飞,往往昼伏夜出,喜夜间迁徙群飞 。鹌鹑每年春季于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至9月末离开殖地。迁徙时常成群,多在夜间进行,白天躲在草从和灌从中休息和觅食。根据初步的调查与考证,鹌鹑的南迁路线可能有三条:①从内蒙古和新疆直接南迁,分别到达辽宁、河北黄河沿岸和西藏吕都地区越冬;②从昌都地区绕青藏经四川、陕西、河南一带继续南迁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从昌都地区经云南、贵州迁至东南沿海地区。每年3-4月份迁飞回新疆、内蒙古等地繁殖。迁飞距离在400-1000km左右。部分鹌鹑会留在当地繁殖或进行局部迁移,选择温暖湿润、水草丰茂的环境筑巢 。

聚群

繁殖期成对出现,繁殖期外,常成3-5只的小群。一对鹌鹑一年里可繁殖许多只幼鸟,组成一个小型家族。整个家族白天一起觅食,晚上伏在低矮草丛中,紧密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头朝外尾朝里的圈子。这个家族会一直持续到春天繁殖季节来临。当春天到来后,家族解散,成员分别寻找各自配偶进行繁殖,又组成新的家庭。

攻击

鹌鹑雄鸟好斗,特别是繁殖期间,雌雄鸟不形成固定的配偶关系,而是一雄多雌的交配制度,因此繁殖期间雄鸟常常为争夺雌鸟而发生激烈的争斗。

生长繁殖

生长特性

鹌鹑是在春天繁殖的动物,其体内腺体会根据春天光照时间延长的特点,向大脑传递春天来临的消息,促使生殖腺为生殖做好准备 。

繁殖方式

鹌鹑的繁殖期在5-7月。通常到达繁殖地后不久雄鸟就占区和开始求偶鸣叫。营巢于平原草地、农田地边和荒坡草丛与灌木丛中。巢多利用地上天然凹坑或雌鸟在地上稍微扒一个浅坑即成,内垫有干枯的细草茎、草根和草叶。巢的大小为直径10~15cm。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14枚,卵淡黄褐色、浅褐色、黄白色或深灰白色,具黑褐色、橄榄色或黄褐色与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 21~24mmx28~30mmm;卵重5~7g。雌鸟孵卵,孵卵期间雌鸟甚为恋巢,有时人至跟前也不飞,孵化期17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的当天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

人工饲养

鹌鹑很容易饲养,人类饲养鹌鹑至今已有 100多年的历史。由于鹑个体小,消耗能量低,饲养简单,一般用玉米、豆饼、糠麸、骨粉即可,而且吃的少,生长迅速,孵出后 42天即可开始下蛋。在饲养条件下一般每日产卵1~2枚,可连续产卵1年至1年半的时间,因此目前各地都有人工饲养 。

近种区别


鹌鹑 西鹌鹑
体量 体重:雌鸟55-100克,雄鸟58-109克;体长:雌鸟154-199毫米,雄鸟:147-200毫米 体重:雄鸟76-106克,雌鸟78-96克;体长:雄鸟175-215毫米,雌鸟157-210毫米
特征 形似鸡雏,头小尾秃;嘴短小,黑褐色;虹膜栗褐色;头顶黑而具栗色细斑,中央纵贯棕白色冠纹,两侧亦有同色纵纹,白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颊、喉等均为淡砖红色 体小而滚圆,褐色带明显的草黄色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纹。雄鸟颏深褐,喉中线向两侧上弯至耳羽,紧贴皮黄色项圈。皮黄色眉纹与褐色头顶及贯眼纹成明显对照。雌鸟亦有相似图纹但对照不甚明显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2016年,野生鹌鹑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等级。

2021年,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据报道该物种相当普遍。然而,由于环境破坏物种数量下降,该物种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普遍了。截止2009年,全球总量估计包括:大约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大约1,000-10,000只个体在中国迁徙;在日本,大约100-10,000对繁殖对,大约50-1,000对迁徙个体,和平均小于50只越冬个体,在俄罗斯大约10,000-100,000对繁殖对 。

趋势论证:该物种可能在1973年至2002年期间下降了80%以上。老挝似乎也出现了下降,尽管缺乏可靠的种群数据,但疑似认定该物种在过去10 年(三代)中下降了20-29% 。

地区常见物种。2009年,世界约有100000只野生鹌鹑,其中中国有约50%(含10%为旅鸟)。从1970至2009年,总数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受到的威胁是农业化使其失去栖息地,这在亚洲最为广泛;以及偷猎行为,在日本为甚。

濒危原因

农业和养殖业,特别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植,以及狩猎和诱捕对于鹌鹑的种群是致危因素。长秸秆作物会帮助鹌鹑隐匿巢穴,而目前农作物的种植都优先选用短秸秆品种,由此对其种群产生负面影响。1918年,鹌鹑在日本成为一种狩猎物种,这致使在1930年后,该物种种群出现了急剧下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狩猎行为,虽然没有调查,但也可能会对鹌鹑的种群数量造成威胁 。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鹌鹑蛋、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芳香适口,在我国有“动物人参”的美誉。就营养价值来说,鹑的蛋、肉都优于鸡。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有鹌鹑蛋的营养成分丰富,使用价值高。鹌鹑蛋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结构优于鸡蛋,其酪氨酸、亮氨酸含量较多,对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组织蛋白和胰腺都有影响。鹌鹑蛋还富含卵磷脂、多种激素、芦丁和胆碱等成分,其中卵磷脂是高级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而且鹌鹑蛋的胆固醇含量比鸡蛋低。鹌鹑肉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比鸡肉低;蛋白质、铁、钙、磷等含量比鸡肉高,对人体有特殊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鹌鹑肉可以说是佳肴珍品,在我国餐饮业中备受青睐 。

药用价值

鹌鹑的肉、蛋不但有滋补健身的作用,而且有显著的药用功能。据《本草纲目》记载,鹌鹑肉能“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署,消积热”,对营养不良、贫血、肾炎、浮肿、小儿疳积和痢疾等症均有疗效。《本草纲目》、《本草求原》《中药大辞典》等书上记载,鹌鹑蛋可治胃病、肺病、神经衰弱、胸膜炎等。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鹌鹑蛋中含有珍贵的芦丁,可治疗各种慢性病。鹌鹑血入药,对气虚、体弱有滋补功效 。

开发价值

鹌鹑的蛋壳粉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来补充钙;鹑羽毛绒主要用于制羽绒被、衣、枕垫等,其轻暖胜过丝棉和驼绒,并可加工成羽毛粉作饲料用;鹑粪是高效有机肥,合理利用鹑粪不仅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改善生态环境 。

研究价值

鹌鹑具有繁殖快、易饲养、成本低、试验期短、准确性高等特点,可应用于遗传学、营养学、疾病防疫学、组织学、胚胎学、药理学的研究 。


4193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马鹿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