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39.2K
8126

白鲸

白鲸(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为一角鲸科(Monodontidae)白鲸属(Delphinapterus)下的一种体形粗壮的中型齿鲸。该物种成年雄性白鲸的长度为3.5-5.5米,而雌性白鲸身长为3-4.1米,成体体重700-1600千克。白鲸身体强壮,头小,额隆突出。没有背鳍,仅在背部中央有一个低矮的中脊。喙短,尖端上翘,口中最多有40颗牙齿,牙齿尖锐呈锥形,往往磨损程度很高。白鲸的皮肤很有特点,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它们是唯一一种通体白色的。

白鲸栖息在沿海海湾和水湾,可以在咸水和淡水之间移动。白鲸通常会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它们通常以群体的形式迁徙、狩猎和互动。很少发现有单独的白鲸个体,而是聚集成群,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白鲸广泛分布于全球的北极和亚北极水域。在北美、亚洲和欧洲附近季节性冰雪覆盖的北极和亚北极水域均有分布。

白鲸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无危(LC)。2023年,白鲸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白鲸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捕猎、人类活动、污染、气候变化及天敌等。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地区,当地的人民组织已与政府机构签订了共同管理协议,致力于保护白鲸种群。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白鲸表现出较强的声音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白鲸还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训练中可以从很多物体中挑选出不同的物体,并且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它们。

命名由来

白鲸的属名“Delphinapterus”来自希腊语中“海豚” (delphinos)与“apteron”的组合,意为没有背鳍;种加词“leucas”源自希腊语leukos,意思是“白色”。故白鲸的学名Delphinapterus leucas意思是没有背鳍的白色海豚。在1776年被德国分类学家彼得·派拉斯(Peter Simon Pallas)首次命名。此外,白鲸的英文名“Beluga”来自俄语中的“白色”一词。 

形态特征

外形

白鲸体形粗壮圆润,部分个体在腹部和后颈部有明显的脂肪皱褶,脂肪层厚度可达15厘米。成年雄性白鲸的长度为3.5-5.5米,而雌性白鲸身长为3-4.1米。白鲸成体的体重为700-1600千克。 同时,白鲸具有性别二态性,雄性的体型比雌性大25%左右。

白鲸的身体强壮,头小,额隆突出。鳍肢宽又短,几乎是方形的,末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向上弯。为了适应在海冰下活动,白鲸没有背鳍,而是有坚硬的背脊,这个背脊很硬,能够顶开8厘米厚的冰层。尾鳍中间有明显的缺口,尾鳍末端也有弯曲上翘的现象。 

结构

白鲸的喙部短小,尖端上翘,使其面部呈现出类似微笑的表情。但与同样唇线上扬的海豚不同,白鲸的面部肌肉非常丰富,嘴唇也更厚,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因此它的面部表情也更丰富。

上颌骨和下颌骨各有18至20颗牙齿,总共36至40颗牙齿; 牙齿的大小取决于动物个体的大小,最大的牙齿可达5厘米长、1.8厘米厚。 其牙齿尖锐呈锥形,往往磨损程度很高。通过观察牙齿上类似年轮的结构,可以判断白鲸的年龄。白鲸的额隆非常突出,质地很软,充满了柔软的脂肪。

白鲸的七块颈椎均未愈合。因此相比其他鲸类,白鲸的脖子非常灵活,可以做出转头、点头、摇头等动作。

皮肤

白鲸的皮肤很有特点,在海洋哺乳动物中,它们是唯一一种通体白色的。白鲸幼崽出生时体色为深灰色,一个月后逐渐转变为蓝灰色,随着年龄增长,表皮颜色逐渐变淡,直至7-9岁时呈现纯白色。 

白鲸的表皮在冬季期间会变厚变黄,在迁徙过程中它们颜色暗淡的旧皮褪掉然后长出新皮。它们的尾部后沿、脊背、鳍肢边缘会有淡棕色。

白鲸每年都会季节性蜕皮,表皮在一年中的三个时间段都有可能更换:春季从越冬地回徙,夏季在避暑地附近,以及秋季返回越冬地。在这三个时间段中表皮有更换的白鲸比例平均为13.8-16.6%,它们的表皮再生周期约为70-75天。 

栖息环境

白鲸栖息在沿海海湾和水湾,可以在咸水和淡水之间移动。 通常情况下,白鲸停留在海岸线附近的浮冰区,但也会前往开阔水域,甚至潜入800米或更深的深度进行捕猎。在夏季,白鲸往往会选择在食物充沛的近岸水域及河口活动 ,它们通常出现在1-3米范围内较浅的水域。在其他季节,它们可能会在更深的水域被发现。白鲸还季节性地栖息在河口和大型河流三角洲,它们以鱼类为食,因此能够很好地适应寒冷的海洋栖息地和相对温暖的淡水栖息地。

分布范围

白鲸广泛分布于全球的北极和亚北极水域。在北美、亚洲和欧洲附近季节性冰雪覆盖的北极和亚北极水域均有分布,更具体地说是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挪威和俄罗斯沿岸等地区。其中约500只左右的个体栖息在圣劳伦斯河水域。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白鲸是群居动物,通常以群体形式生活,它们通常以群体的形式迁徙、狩猎和互动。很少发现有单独的白鲸个体,而是聚集成群,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白鲸种群内部联系紧密,成员之间通过合作捕食、共同潜水等行为进行交流和互动。

白鲸种群规模通常为2-20余头,一般约10头。种群结构可分为:雌性群体、由雌性及幼崽组成的育幼群体、亚成年群体、成年雄性群体以及混合群体。群体成员构成不稳定,个体经常在群体间流动。在繁殖季节,多个小群体可能会聚集在河口、浅滩或海湾等繁殖地,形成数千头的大群体。

白鲸的叫声复杂多变,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其社会行为极为复杂,个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也非常多样。白鲸个体之间存在追逐嬉戏、亲吻、模仿等行为,展现出较强的社会性和玩耍性。白鲸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它们常常在水里玩水草和各种植物,也有研究表明白鲸这么做这种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退去死皮。

白鲸有时也会和一角鲸(Monodon monoceros)混群,且有与一角鲸杂交的纪录。 它们对人类也很感兴趣,经常会追逐船只,观察人类的行动。

潜水

白鲸平均每小时潜水6-7次,每天都会潜入超过200米的深水区域至少一次。在平时,它们一天五分之一左右的时间都在浅水区域(0-20米)中度过,但冬季它们倾向于呆在更深的水中。

白鲸经常会潜到300-600米深的地方,最高潜水记录超过1000米,最长潜水时间为25分钟。阿拉斯加当地白鲸的潜水时间一般为1-9分钟,较少超过18分钟。虽然白鲸的游速并不快,只有2.5-6千米/小时,但它们的潜水速度比一角鲸要快很多,可以达到1.5米/秒,所以白鲸在深海呆的时间比一角鲸呆更长。

在较为狭窄的海峡中,白鲸的潜水行为受风力影响较大。在风力比较小的时候它们的潜水深度一般为10-100米,风力大时它们的潜水深度一般为200米以上。原因是强风破坏了洋流,导致白鲸的猎物北极鳕去往了更深的水域。

觅食行为

食物对白鲸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夏季白鲸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甘油三酯含量较秋季降低50%以上。 白鲸的食性是所有小型鲸鱼中最多样化的,会随着季节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其食物摄入量也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白鲸的前胃可以扩张,因此它们可以一次处理大量食物。白鲸主要在冬季觅食,它们的脂肪在冬末春初最厚,夏季最薄。这是因为白鲸在迁徙期间一般不会捕猎,而正常情况下白鲸每天要吃掉相当于体重3%的食物。

在加拿大东北部到格陵兰西部地区,白鲸的主要食物为北鳕(Boreogadus saida)、北极鳕(Arctogadus glacialis)和马舌鲽(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在阿拉斯加外海,白鲸的主要猎物包括远东宽突鳕(Eleginus gracilis)、美洲胡瓜鱼(Osmerus mordax)、大马哈鱼等,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除了鱼类之外,白鲸还会吃大量无脊椎动物,如虾、蟹、等足类、蛤、海螺、多毛纲蠕虫和其他各类深海底栖动物。

白鲸在吃小鱼白鲸的脖子非常灵活,不像许多其他鲸类动物的颈椎是融合的。这种罕见的特征使白鲸能够在非常浅的水中捕食时进行机动。白鲸虽然嘴里有牙齿,但主要依靠吸食而非啃咬的方法来捕捉猎物。因此,白鲸的猎物不能太大,否则白鲸可能会被噎住。有时白鲸会组成5-7头的狩猎群体,依靠团体合作来把鱼群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有效率地进食。

同时,白鲸的舌头和嘴唇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们的嘴唇可以形成O形,这是任何其他鲸鱼所不具备的特征。由于白鲸没有很多又大又锋利的牙齿,故经常需要依靠灵活的舌头通过吸力将猎物困在嘴里。当捕获猎物时,白鲸的舌头会在鱼周围形成密封,使其能够吞下猎物,而不会让任何水进入喉咙。这有助于减少盐摄入量并防止脱水。

天敌

白鲸的主要天敌是虎鲸(Orcinus orca)和北极熊(Ursus maritimus)。 虎鲸对成年及幼年白鲸均构成威胁。由于游速较慢,白鲸很难在开阔水域逃脱虎鲸的追逐。因此,白鲸在面对虎鲸的威胁时,主要通过选择栖息地和改变行为来对虎鲸进行规避。在虎鲸数量较多的夏季,白鲸往往会选择在食物充沛且虎鲸出没较少的的近岸水域及河口活动;而在冬季,由于虎鲸高大的背鳍会影响其在冰区活动,海冰也能为白鲸提供一定的保护。此外,北极熊也是白鲸的天敌。尤其在冬季,北极熊会捕食由于海面封冻而被困的白鲸,在呼吸孔附近对白鲸进行伏击。

回声定位

白鲸拥有海洋哺乳动物中最多样化的叫声,白鲸能够发出独特的叫声,并能在一定距离内彼此进行单独对话。它们被认为是鲸类动物中声音最大的物种之一。它们能利用声音进行回声定位、交配和交流。白鲸的听力非常好,它们颅中的内耳很敏感,用于感觉振动的绒毛非常丰富,可以听到范围在1.2-120kHZ的声音。

白鲸利用额隆进行回声定位白鲸利用声音导航和捕食。它们可以通过改变额隆的形状来反射和聚焦声波。白鲸的回声定位系统很好地适应了北极冰冷的海水。它们具有发射和接收水面信号的能力,以及在高水平的环境噪声中探测目标的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厚重的浮冰下游动,轻松找到无冰的水域,甚至能在冰下找到残留的空气。白鲸在捕猎的时候一般从定向移动开始,它们会先缓慢移动,用被动声音定位来搜索猎物,然后用在短时间突然加速发出高频脉冲声音来定位和捕获猎物。 

迁徙行为

部分白鲸会在每年的夏季栖息地点和每年的越冬地点之间进行大规模迁徙,而其他白鲸则全年留在同一地区,只有当它们在因固定冰的形成而被排除在沿海栖息地之外的时候才会向近海迁移。大量迁徙的白鲸一般会出现在阿拉斯加西北和北部海岸、加拿大高纬度北极地区和哈德逊湾西部。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这些白鲸会迁徙数千公里,有时甚至会迁徙到北纬 80°的致密浮冰中,或迁徙数千公里进入北水间湖或西格陵兰的浮冰中。此外,在某些地区,白鲸的分布似乎是由海冰范围决定的,白鲸在低冰年份会向近海移动,以保持与边缘冰区的联系。

生长繁殖

生长特性

成年白鲸每年2-6月在海湾或河口交配,雌性的白鲸一般在4到7岁时开始产仔,而雄性要6-7岁才能性成熟。妊娠期为12-14.5个月,新生幼鲸平均长度1.6米,幼鲸哺乳期约20个月,雌鲸平均每三年左右繁殖一次,并在二十岁左右时停止繁殖。

求偶交配

在求偶阶段,雄性白鲸会追逐雌性白鲸,并发出各种声音。一旦雄性找到合适的雌性,它就会放下尾巴并剧烈弯曲,然后随着额隆的振动而上下摇头,以避开任何可能试图与雌性交配的雄性。然后,雄性和雌性和谐地游泳并互相爱抚,直到雌性游到雄性的腹部下面。然后,雌性将其腹部贴在雄性白鲸的腹部上,继续和谐地游泳。只有在绝对同意的情况下它们才会交配。

白鲸一般会在秋末到早春期间交配,以便在温暖的月份里它们可以迁徙到浅水河口产下幼崽。白鲸通常是一雌多雄的群体,这意味着一群雄性白鲸以一只雌性为中心,并拥有多个年龄的幼崽。 

哺育后代

哺乳

雌性白鲸可以哺乳长达两年。白鲸的乳汁含有较高的热量,可以提供给幼鲸足够的营养。这一漫长的哺乳期使幼鲸有时间学习各种生存所需的技能。白鲸幼崽在一年内完全依赖母乳,但到第二年就会吃牛奶和虾的混合饮食。白鲸幼年时期会用舌头作为吸管来哺乳。舌头像人类一样卷曲,靠在上颚上。由于舌头边缘周围有扇形边缘,因此具有防水密封的功能。 

育幼

白鲸幼崽一般在五月到七月的夏季出生。白鲸幼崽发育良好,出生后即可跟随母亲游泳。白鲸母亲会为孩子们提供保护和指导,孩子们在生命的第一年中可以完全地依赖母亲。在幼鲸刚出生时,雌性白鲸会把它们托举出水面帮助它们换气,在幼鲸进行各种活动时会陪在它们身边,在哺乳期完成后依旧会和幼鲸呆在一起。而雄鲸一般不照顾幼鲸。如果幼鲸不幸夭折,雌鲸会长时间地停留在尸体附近,试图让它恢复呼吸。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白鲸在201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无危(LC)。 2022年,白鲸被列入《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CMS)附录II中。2023年,白鲸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 

种群现状

白鲸是北极地区的鲸类动物中数量最多的,广泛分布在许多不同的亚群中。全球白鲸总数远超过150000头。2017年,结合对各个亚种群的最新丰度估计,白鲸的种群总数超过了195000头。但由于俄罗斯北极大部分地区没有估计,总丰度可能超过200000。至少有四个亚群的个体数量超过20000头。此外,一些亚种群的数量减少到了历史水平以下,一些小亚种群正在减少,但这些数据不足以评估总体趋势。

主要威胁

白鲸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捕猎、人类活动、污染、气候变化及天敌等。

自然原因

白鲸很容易受到栖息地破坏和退化的影响。栖息地的退化可能阻止白鲸活动的障碍可能包括海岸线和近海开发以及增加的船只交通。污染物的释放也可能导致栖息地退化。

白鲸的分布范围与季节性海冰密切相关,因此易受海冰减少的影响。持续的气候变化会导致北极海冰的季节性范围和厚度大幅减少。白鲸种群被困在冰覆盖的区域的情况并不少见,通常将它们被困在冰上的时候只能用头上的小孔呼吸。如果冰没有及时破裂让其逃脱,白鲸将面临窒息或饥饿。

污染物从许多来源进入海水,包括点源和非点源,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废水排放、城市径流和其他工业过程。一旦进入环境,这些物质就会沿着食物链向上移动,并在白鲸等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身上积累。由于污染物的寿命很长并且鲸脂储存量很大,白鲸会将这些污染物积聚在体内,威胁到它们的免疫和生殖系统。

虎鲸是白鲸的捕食者,人们普遍认为密集的海冰为白鲸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躲避捕食的庇护所。但由于虎鲸扩大了其在海冰不断减少的北极地区的活动范围,当海冰条件迅速变化时,白鲸很容易被困住,如果它们无法逃脱,它们可能会死亡或被北极熊捕食或被人类捕猎。

人为原因

由于白鲸在河口的迁徙非常有规律,而且它们并不怕人,所以它们很容易被大量捕杀,在加拿大、格陵兰、俄罗斯和阿拉斯加,人类捕猎白鲸是一种传统。但事实上白鲸的肉很少有人吃,被人类捕猎的白鲸主要被做成了动物饲料和狗粮。同时,白鲸的骨骼和牙齿则变成了不太畅销的工艺品。

在18-19世纪,白鲸由于它们的鲸油和皮革被大批捕猎。截止20世纪初,加拿大共7万余头白鲸被捕猎,俄罗斯则有5万余头白鲸被捕猎,美国和欧洲的捕猎数量也均有数万头。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于白鲸被认为会捕食具有经济价值的鲑鱼、鳕鱼和比目鱼等,被视为渔业害兽而遭到大量捕杀。但后来研究发现它们吃掉的鱼数量和人类的捕获量相比纯属九牛一毛。

2017-2018年,研究者在对白鲸的消化道及其内容物的检验中,发现了大量的微塑料颗粒,平均每头颗粒数量在30枚以上。此外,在白鲸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脂肪中发现了铅汞等重金属,而多氯联苯在它们的大脑、肝脏和肌肉内的含量也达到了危害白鲸身体健康的程度,尤其是吃鱼更多的雄性状况更为糟糕。石油泄露造成的多环芳烃污染,使白鲸患癌症尤其是肠癌的概率显著提高。

保护措施

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地区,当地的人民组织已与政府机构签订了共同管理协议,致力于保护白鲸种群。例如,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均禁止捕捞东波弗特海的白鲸亚种群,并由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市和加拿大因纽瓦卢特狩猎委员会之间达成的协议进行管理。 

所有的白鲸种群均受到《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MMPA) 的保护。此外,库克湾独特的种群部分已根据《濒危物种法》被列为濒危物种。库克湾白鲸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渔业部门关注的物种之一,该计划包括被认为最有灭绝危险的动物,并优先考虑它们的恢复工作。

主要价值

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白鲸表现出较强的声音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人类曾经将一头白鲸和一群瓶鼻海豚放在一起饲养,形成了一个跨物种的群落。刚开始海豚们害怕这头外表奇怪的白鲸,但几个月过后,白鲸成功融入了海豚的群体,并且学会了它们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白鲸还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训练中可以从很多物体中挑选出不同的物体,并且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它们。驯养员可以在它们池子附近播放舞厅里用的音乐,只要声音不过于吵闹,就不会对它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相关文化

《Pour la suite du monde》(世界之梦)是一部于1963年上映的加拿大纪录片,讲述了圣劳伦斯河利勒奥库德雷斯居民进行的白鲸狩猎传统活动。1980年,童谣歌手拉斐·卡沃基安(Raffi Cavoukian)发行了一张名为《Baby Beluga》(白鲸宝宝)的专辑。其中的歌曲《Baby Beluga》是拉斐在加拿大温哥华水族馆看到刚出生的白鲸幼崽后创作的。2016年,迪士尼/皮克斯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海底总动员》(2003年)的续集《海底总动员》中,角色贝利是一只白鲸,其回声定位能力是剧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活动

1861年,被捕获的活体白鲸首次在美国被展示,由于温和的性格,可爱的外表,白鲸成了水族馆的宠儿。此外,每年的5月底-9月底,在加拿大哈德逊湾丘吉尔河口的丘吉尔镇,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大批迁徙到这里的白鲸。幼年的白鲸甚至会主动凑近游客和他们互动。观鲸活动会给白鲸带来干扰,白鲸对有动力的大船较为敏感,而对无动力的小船例如独木舟则反应不明显。为避免对白鲸造成干扰,加拿大相关法律规定船只不得主动靠近白鲸100米以内。


8126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海月水母
下一篇:温室白粉虱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