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7.6K
2221

懒熊

懒熊是食肉目熊科懒熊属哺乳动物,全身黑色,极少是深褐色或红褐色,胸部有一块新月形的白斑,吻鼻和面部颜色浅。毛长而凌乱。饲养条件下,寿命可达40岁。

懒熊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和不丹。栖息于干早和湿润森林、灌木林、稀树草原和草原,大都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偶尔能分布到海拔2000米,如印度的西高止山脉。主要以白蚁为食,也吃小型的脊椎动物、果实和昆虫。季节性繁殖。5-7月交配,妊娠期4-7个月,11月—翌年1月生产,每胎产仔1-3只,通常2只。幼仔6-10月龄后出穴,随母熊活动,与母熊共同生活1.5-2.5年。

懒熊在自然保护区内相对安全,但是在自然保护区以外面临着栖息地破碎化和人类捕杀的严重压力。在发生人熊冲突的地区,人类会报复性和预防性地捕杀懒熊,或为了供应熊产品特别是熊胆的商业性贸易去捕杀。在印度的一些地区,人类会杀死母熊,捕捉幼仔交给卡兰达尔吉普赛人训练成“舞蹈熊”进行表演,现在这种行为虽然违法,但是仍然很普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认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物种学史

早期的探险家观察看到“懒熊”倒挂在树上,就给这个物种起名为“ursinus”(懒熊)。起初,自然学家认为懒熊应被列为树懒科而非熊科动物,因此造成这个物种曾被多次重命名。该物种鼻子和嘴唇非常突出且活动自如,向内弯曲的脚,上面长着钉状茧,在捉住和撕扯动物时更有用,这些爪钩形状类似树懒,懒熊的名字也因此得来。由于懒熊的一些特征和元素非常罕见,以至于欧洲动物学家从印度教徒手中获得了最初的皮毛样本时,被认为这是一种树懒或其他相关的食虫哺乳动物。

1791年,懒熊首次被带至欧洲,该物种最初归类于树懒属(Bradypus),因为人们认为它们与生活在南美的树懒有关,原因是缺少两个第一上切齿。 因此被命名为“Bradypus pentadactylus”,其含义为“五指树懒”或”和“像熊的树懒”。懒熊在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各有不同的名称,但是其意义都是相同的,意即“熊”。

关于该物种应属于单一属的“懒熊属”(Melursus)还是“熊属”(Ursus),仍存在争议。

形态特征

懒熊是中等体型的熊科动物,雌性体重在55-95千克之间,雄性比雌性重30%至40%,体重在80-140千克之间,成年懒熊的肩宽约60-90厘米,尾长15-18厘米,是熊科中最长的。懒熊全身覆盖长而蓬松的毛发,尤其是在肩膀上。毛色浅的有赤褐色,深的可至黑色。胸部有个特别的浅的“V”字形或“ Y”形斑块,这些标记的颜色从白色、黄色到栗棕色。脸部毛发相对较少,毛色偏灰。吻部稍白,鼻子呈黑色。口鼻很长,能灵活移动,臼齿宽而平坦,代表远离食肉动物的趋势,嘴唇裸露,舌头也很大。它们可以随意控制鼻孔闭合。懒熊的上颚只有4颗门齿,而不像很多其他种类的动物那样上下各有六颗,这样中间形成空隙就有助于它们吸食白蚁。

懒熊的身体结构笨拙,尾巴粗短,脚爪堪称巨大,长达10厘米,弯曲并且无法缩回脚掌,这种爪部构造不但方便它们挖掘蚁穴,还便于它们爬树。懒熊的兽迹与人类的足迹相似,但是,懒熊的奔跑能力比人的奔跑速度快。

生活习性

活动

懒熊由于生活在热带地区,所以无需冬眠,不过雨季到来的时候它们也会减少活动。懒熊主要是夜行性的。白天通常在靠近河岸边的洞穴里舒服地休养生息,夜间才会出来活动觅食。它们有着极好的嗅觉,可视力和听觉很差,懒熊通常没有攻击性,不过当受到威胁时,为了自我保护,它们也会武力赶走“入侵者”。懒熊虽然平时性情比较温驯,但偶尔“发威”时绝不会辜负熊类力大凶猛的形象。

这些熊虽然生活在热带地区,但有长长而蓬松的皮毛,这表明它们很容易受到寒冷胁迫的影响。懒熊是优秀的登山者,但不会为了逃避危险而爬树。白天它们在山洞里睡觉,尤其是在河岸边的山洞里。和熊科的其他同类一样,懒熊也是独行动物,多数时候孤身只影,除非那些带着孩子四处奔波的单身母亲。懒熊会在树边磨蹭身体,并抓挠树干,以便留下自己的气味。但它们对领地不太看重,可以友善地对待共享领地的同类,很少发生摩擦。

懒熊以其缓慢移动的习惯而得名。 各种各样的适应措施使这种夜间活动的动物能够袭击昆虫的繁殖地。 它们的前爪长而弯曲,可以撕挖开蜜蜂或白蚁的巢穴。它们将自己的长鼻子插入巢穴并关闭其鼻孔(从而防止昆虫进入呼吸道),张开其可伸出的嘴唇,并通过缺乏中央上切牙的间隙吸入昆虫。这种吸吮动作还伴随着一系列的喘气声,直至185米为止都能听到。

食性

懒熊是杂食性的,主要食物是白蚁等昆虫,另外也吃树叶、花朵、水果、谷物和小型脊椎动物, 在3-6月的几个月中,水果更为常见,有时可能占懒熊饮食的50%。但它们更喜欢白蚁或蜂巢,并且会竭尽所能地攻击它们,并会捡食腐肉。此外与其它熊类一样,它也十分爱吃蜂蜜。当居住地临近人口稠密的地方,懒熊也以甘蔗和玉米等农作物为食。

天敌

这些熊只具有被老虎和豹子等大型食肉动物捕食的风险。

分布范围

懒熊栖息地广泛,生活在海平面至海拔2000米的高度,包括湿润和干燥的热带森林、稀树草原、灌木丛和草原。主要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在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也有少量分布。以往在热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原上还能窥见它们的身影,特别是在低海拔而又比较干旱的林地以及岩石地带。它们曾在印度和斯里兰卡随处可见。

繁殖方式

关于懒熊的生殖行为的信息各不相同。 一些研究表明,它们的交配大部分在5月至7月之间,而另一些研究则报告它们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交配或生育。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所研究的懒熊所生活的地区不同。印度的实地研究发现,懒熊大多在6月交配。而斯里兰卡的实地研究发现它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交配。在发情期,公熊之间会展开激烈的搏斗,获胜者会和雌熊在一起共度几日美好时光,然后就分道扬镳。母熊的孕期一般有6-7个月,母熊通常会在洞穴或地面庇护所寻找分娩的地方。幼熊大多数出生于9月至来年1月,通常是独生子或是双胞胎,三只或以上的情况很少见。幼熊刚出生的时候浑身无毛,既听不见也看不见,显得十分无助。到了3个星期左右,它们才会睁眼,2-3个月大的时候,母熊会把幼熊背在背上离开洞穴四处活动。幼熊会和母熊生活2-3年,直到它们完全成年。圈养情况下,懒熊的寿命最高有40年,在野生状态下则要短得多。

亚种分化

懒熊(2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懒熊斯里兰卡亚种 Melursus ursinus inornatus Pucheran, 1855
2 懒熊指名亚种 Melursus ursinus ursinus Shaw, 1791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种群现状

据统计,截止至2008年底,懒熊的数量有10000-25000只,而且还在下降。对斯里兰卡岛上的懒熊的数量也知之甚少。1990年初步报告该岛有300-600头熊。2007年根据无线电追踪懒熊的领地估计,仅瓦斯加穆瓦国家公园(WasgomuwaNational Park)就有100-150头懒熊。这个国家公园仅占斯里兰卡已知的懒熊范围的5%左右,因此数量可能大大超过先前的估计。

在懒熊生活的许多地方都观察到栖息地破碎化的加剧和减少。但是,对物种数量变化进行严格评估的情况很少。2011年,在整个印度的老虎全面调查中,比较了2006年至2010年在某些地区的懒熊的占用情况,并报告了5个减少,4个增加和3个稳定的懒熊种群。尽管两次调查之间的时间间隔短,可能无法可靠地表明物种数量趋势。

濒危原因

威胁懒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人们为了农业开垦和城市发展毁坏了大片的森林,不仅让包括懒熊在内的很多动物失去了食物来源,也让它们无家可归。此外,年幼的懒熊还不时被人捉去表演马戏。这些懒熊的鼻子被刺穿,牙齿和爪子被拔掉,并被赶到烫手的金属盘子上学习跳舞。长期的虐待和糟糕的生活条件使很多悲惨的跳舞熊在很年轻的时候便宣告死亡。

与许多物种一样,懒熊栖息地的破坏是其数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1956-1983年之间,斯里兰卡已损失了约185万公顷的天然原始森林。 破坏的原因包括农业和发展计划。对该物种的间接威胁是建造网球场破坏了白蚁土丘。白蚁是这些熊的主要食物来源。这些熊也因其侵略和破坏农作物的原因而被猎杀。 

相关报导

由于这些懒熊的饮食中含有一些水果,因此它们分散了所吃水果的种子。 而且,通过捕食大量白蚁,它们可以控制白蚁种群。

懒熊会进入玉米等农作物田地,以对人类的具有伤害和侵略性(尽管这可能是不公平的描述)而闻名。 它们很可能是印度中部最危险的野生动物。 当它们进入人类的居住地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一项研究发现,在1989年4月至1994年3月之间,有735例被懒熊袭击的受害者,其中48人死亡。


2221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眼镜熊
下一篇:马来熊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