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42.9K
9977

短面熊

短面熊,指的是距今200万年前,在美洲大陆上生活着的一类可怕的掠食动物。由于它们的主要猎物为美洲野牛和大角野牛,故有时被称为“噬牛熊”。短面熊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都曾经存在过,当时的北美短面熊主要包括两个品种:Arctodus simus(巨型短面熊)和Arctodus pristinus(倭短面熊)。而在南美巨型短面熊方面,据国外媒体报道,古生物学家发现迄今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熊。这种史前Arctotherium(南美巨型短面熊)平均体重达到1600~1700公斤,站立时高度可达到4.9米。

形态特征

四肢

巨型短面熊除了生满利齿的大嘴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长长的四肢,当它们平时散步时,背部距地面约1.8米,而当其用后肢站立起来时,则要超过4.3米,(北美发现的最大的短面熊化石站立时高达4.8米)。

体型

不过虽然巨型短面熊比同时期的美洲古棕熊(Ursus arctos)高大不少,但其体重却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因为它们的四肢虽很长,但却较为“苗条”,古动物学家们估算:巨型短面熊的体重大约为780公斤左右,加拿大最大的北极熊就有860公斤重,而熊类动物中大名鼎鼎的洞熊(Ursus spelaeus)体重达到1134公斤,但总体事实上要小于巨型短面熊。巨型短面熊并非熊科体型最大者,南美洲发现的细齿巨熊几乎达到了1800公斤。但短面熊无疑是熊科中的强者,它们速度敏捷,力量也完全不输给洞熊等其他熊科,食谱更是涵盖了当时北美大陆上的 所有哺乳动物。

古生物学家发现迄今地球上体型最大的熊,身长大约3.6米的南短面熊属(狭义上此属不属于短面熊)的细齿巨熊化石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La Plata)被发现。科学家表示,这种熊生存在200万年前到50万年前之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由于建造医院的施工原因,建筑工人才巧合的挖出了巨熊的遗骸。古生物学家通过测量化石的腿骨,对巨熊的体重进行了估算,他们认为它的体重大约在1600公斤到1750公斤之间,身长至少达到了3.6米。经过进一步的骨骼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头雄性巨熊的死因是由于各种外伤造成的,分析结果显示,很大可能是源自与其他雄性巨熊的打斗或是遭遇了其他的大型食肉动物。

现代熊的体型要比史前巨熊小很多,活着的雄性北极熊的体重最大记录仅为1002公斤。这类熊种是在陆地迁徙至南美洲后才变得如此巨大,它们在美洲出现的时间大致在260万年前。当时,由于南美洲没有与它们体型相当的捕食者,所以这类熊种获得了大量的食物来源,体型随之逐步走向了巨型化。在最兴盛的时段,这类熊种是世界上最大及最强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这只世上最大巨熊竟然并非族群里最大的熊,当时比它更大的熊并不在少数。

体貌

在体貌特征上,巨型短面熊的前额与其他熊类都不相同,它们与现今的非洲狮一样有着宽阔的前额;短面熊的脸型确实够短,其宽长之比为80%,(而棕熊、黑熊及更新世的洞熊都要小于70%),有如此短而宽的颌骨及发达的肌肉组织,难怪巨型短面熊成为了当时北美最有力量的顶级掠食者。

分布范围

巨型短面熊属于源自新世界的眼镜熊亚科。眼镜熊亚科最早的成员是生存于中新世(2100-200万年前)得克萨斯州的Plionarctos。它是熊齿兽及现今眼镜熊的祖先。虽然对熊齿兽的早期历史所知甚少,它后来于80万年前堪萨冰川作用时期广泛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短面熊又分为巨型短面熊和倭短面熊两个种类。

生活习性

短面熊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几乎所有晚期熊类行走时都是脚趾向内弯的“内八字”,故而看起来总是“步履蹒跚”。短面熊类则不然,它们演化出了笔直行走的步伐,这使得它们行动轻松,奔跑迅速。短面熊巨大的身躯令其他动物望而生畏,因此有时它不必亲自捕食猎物而是直接抢夺其他猎食者捕获的猎物,巨大的臼齿可以碾碎动物的骨骼,而修长的四肢可以保证它长时间快速行走,在食物匮乏时它也偶尔客串一下“拾荒者”的角色。

亚种分类

美洲类

和别的熊类一样,北美两个亚科的短面熊都起源于中新世早期生活于欧洲的曙熊(Ursavus),到上新世中期,曙熊后裔中的一支来到了北美,为了更好地追逐猎物,进化出了较长的四肢,成为所谓的跑熊。跑熊的进化之路主要有两条:一类是尚留存于南美密林中的眼镜熊类(Tremarctos),它们的身体结构比较接近其原始祖先,且以植物为主食;另一类则呈辐射状发展,(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美洲短面熊的直系祖先),其中一支演化成为北美大陆上最具优势的掠食动物——短面熊类。(短面熊类甚至曾进入过南美,并成功演化成南美短面熊科的动物,它们包括长有巨大犬齿的食肉猛兽——Arctodus bonariensis以及体形较小、以杂食为主的Arctodus brasiliensis)。

北美类

在北美大陆生存过的两种短面熊中,体形较小的Arctodus pristinus虽说“名气”不大,但其身体结构较为原始,它有着长而狭窄的头骨以及较小的牙齿,所以Arctodus pristinus短面熊很可能是以杂食为主,自更新世早期以来,它们就生活在现今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森林之中,由于食物和生存环境的相似,它们与美洲黑熊是相互竞争的物种,到更新世晚期,古棕熊从亚洲大批侵入美洲后,无疑加速了这个品种短面熊的衰落。与生活在森林中的Arctodus pristinus不同,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遨游在当时广阔的北美稀树草原上,最北从育空地区到阿拉斯加都有它们的踪迹。巨型短面熊的身体结构以及其发达的犬齿,表明它具有强大地爆发力和速度,这些保证了巨型短面熊对其猎物(美洲野牛、北美驯鹿、原始北美马及地懒等)狩猎时的成功率,并成功击败其它食肉猛兽(包括毁灭刃齿虎、美洲拟狮、古棕熊、恐狼、山狮、洞狮等强大对手),成为更新世北美大陆上最大也是最可怕地掠食者。

通过化石分析,科学家们还发现,巨型短面熊平素过的是一种“孤独”的生活,雌雄只在交配期间才会相聚。母兽在哺育幼兽期间,往往无暇捕食,而沦为草原或灌木丛中的食腐动物。

倭短面熊在更新世晚期衰亡直至灭绝,原因是它们以植物为主的食性与美洲黑熊和古棕熊相冲,体型又较小,身体结构也较为原始,最终被旧大陆熊类淘汰。

巨型短面熊类绝灭于北美一次冰期的到来,其中原因众说纷纭,以前的解释是:因为当时北美大型草食动物相继绝灭,造成短面熊食物短缺。但发现,该假说疑点不少,通过对育空地区古棕熊化石的系统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受巨型短面熊的压力而迁徙的古棕熊类,在短面熊灭绝后迅速回到北美大陆的北部,成功填补了短面熊留下的生态空间,并繁衍,这提示我们北美短面熊类的灭绝,有着我们还不知道的、更深刻地原因。

短面熊类以大型草食动物为主要食物,其他的应该设想也会吃鱼或者植物类食物,但肯定是零头,第四纪冰川对我国影响不是很大,但对北美洲和欧洲影响非常巨大,尤其是北美洲,在这个时期,肯定的是大量大型草食动物消亡,但不至于全部灭绝,但同时期巨大的地懒、高驼、古叉角羚、北美乳齿象等灭亡了,野牛类等也肯定是大量减少,短面熊直接受到牵制,数量减少,如果从食物方面考虑,这个说法更合理,在短面熊大量减少后,肯定出现真空地带和部分地区断绝了短面熊的交配和基因交流,出现了“孤岛”。就在这个时候,其他熊类二次入侵北美大陆,迅速的占领了真空地带,并且这些熊类还是杂食是主要食性,在食物方面和适应方面更站优势,毕竟减少的是短面熊。短面熊这个时候不仅面临着自然界的挑战,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也面临着无法交配或者难以寻找交配对象的窘迫环境下,三力合一,促使了短面熊更快的衰亡。人类侵入北美洲,也是制约了短面熊的另一个原因,虽然不能说有多大,但也肯定起了一定的作用。美洲野牛、马鹿等大型食草兽在冰期时大量减少,后来由于缺乏捕食者的威胁又迅速恢复了,直至16世纪的数千万头,数量多得不正常。素食动物的减少,直接影响肉食动物,尤其在冰河期。肉食动物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素食动物的生存压力。在史前,野牛是熊类是死对头。熊类是以成年野牛为主要捕食对象,控制野牛数量,而现代的狼基本是以幼体和未成年个体为食物,来抑制野牛的数量。北美洲大型草原素食动物只有鹿、叉角羚和本土野牛。野马什么的都是二次引进的,种类少,数量自然多,如果种类和非洲一样多,那么恐怕就要出现更复杂、繁荣的局面了。

对巨型短面熊灭绝的原因有了新的看法,它们可能是进入北美洲的人类带来的旧大陆病菌灭亡的,如狂犬病病毒。当时从亚欧进入北美的原始人类带来的无数疾病中,狂犬病和结核病是最致命的,未与旧大陆接触过的北美洲巨型动物,自然无法抵御这些疾病,最终导致了巨型短面熊和几乎除美洲野牛和驼鹿等少数幸存的几种外的北美所有大型动物的灭亡。不止是北美洲,人类活动可能也是导致整个第四纪灭绝事件的原因。

南美类

这种史前南美巨型短面熊体重达到1.6吨,站立时高度可达到3.4米

短面熊此前的纪录是北美巨型短面熊,这支灭绝物种的体重曾最多达到1.134吨。现代熊的最高纪录是19世纪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极熊,体重达到998公斤。科学家称,大约2百万年前,南美巨型短面熊漫游在南美洲大陆上,它们可能是当时陆地上最大、最凶猛的食肉性动物。

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布莱恩-舒伯特(Blaine Schubert)称,在该时期,它们是一种庞大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它的体型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据悉,南美巨型短面熊的骨骼于1935年发现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舒伯特和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利奥波德-索伯尔佐恩(Leopoldo Soibelzon)对这一物种骨骼进行了重新检查分析,通过测量骨骼残骸中的肱骨,他们能够计算出这种熊其余肢体的大小。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只年迈的雄性熊,一生中遭受了多次严重伤害。

舒伯特强调称,尚无法确定的是南美巨型短面熊的饮食习惯特征,以及它们为什么与北美巨型短面熊存在着差异。例如:南美巨型短面熊最初体形较大,但随着进化逐渐变小,而北美巨型短面熊的体形却是逐渐变大。

舒伯特猜测,南美洲史前时期生活着大量的猎食性动物,并且缺乏物种竞争,因此使南美巨型短面熊体形较大。但随着食肉性物种的进化发展,它们必须适宜生存环境,变得体形更小,成为肉草兼食动物,就像现代黑熊。同时,史前北美洲生活的短面熊的体形逐渐增大,这是进化发展的趋势,庞大的体积可以吓跑剑齿虎和其它掠食性动物。此外,北美巨型短面熊的生活时期与冰河时代巨型动物爆炸性出现相一致,比如:巨型地懒、骆驼和猛犸。


9977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美洲黑熊
下一篇:洞熊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