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象
非洲草原象(学名:Loxodonta africana),是象科、非洲象属的一个物种,1825年由乔治·库维叶男爵(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命名。由于它的臼齿有菱形齿冠,非洲象的属名“Loxodonta”,便是从“菱形”(losange)此字演变而成。非洲草原象是最常见的非洲象物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长5.4-7.5米,尾长1-1.3米,肩高2.7-3.3米,体重3-6吨。体型较大,毛色为灰色,后臀与前肩同高,象牙极长,并向上弯曲。它们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7千克重。
产于非洲,生活于从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种自然环境中,包括森林、开阔草原、草地、刺丛以及半干旱的丛林。喜欢群居,每群都由雌兽统帅,结成大小不一的群,一般20-30只。成员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兽在群体中没有位置,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
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是莫桑比克和科特迪瓦的国兽。
动物学史
非洲草原象多被认为不能驯服,其实在公元前2世纪的埃及托勒密时期,布匿克人时期、罗马时期、以及在现代的非洲阿比西尼亚,都出现过驯化的象。非洲草原象可完全驯服,尤其是小象。成年野生象也能养成习惯,和研究人员或好奇的旅客接近。象懂得把怎样把他们与偷猎者和杀手区别出来。非洲草原象也能接受训练。19世纪未,比利时的皇帝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在非洲的扎伊尔把象训练成役畜,它们非常勤奋,主动追逐狮子。如果说非洲草原象不太聪明,也只是和亚洲象比较而言。
形态特征
量度:非洲草原象是最常见的非洲草原象物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长5.4-7.5米,尾长1-1.3米,肩高2.7-3.3米,体重3-6吨。前足有4趾,后足有3趾,共有21对肋骨,背部平。
象牙: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但雌性的小得多。雄性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7千克重。性较凶猛,尤其是孤独的雄象更为凶猛,不易驯服。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非洲草原象的齿式是 i 1/0、c 0/0、p 3/3、m 3/3。出生时,小象没有象牙,而是有临时的上颌前切牙。这些门牙在大约一岁时被替换为最终形成象牙的门牙。成年非洲象有齿列,有6颗臼齿生长并向前移动,就像在传送带上一样。这些牙齿在它们的一生中被磨损、丢失和替换。
耳朵:象的耳朵很大,下部尖,上下可长达1.5米,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保持身体凉爽。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耳朵非常大,前足五蹄、后足三蹄,有21对肋骨和最多26个尾椎骨。非洲草原象的前额突起,背部更加倾斜,肩部是最高点,鼻端有两个指状突。
象鼻:非洲大陆的温度很高,大象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喜欢将水吸入象鼻,然后喷到全身。之后,它们常常会给皮肤喷上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泥土。 大象长长的鼻子不仅可用来闻味、呼吸、吹号、喝水,还能用来抓东西,尤其是美餐。象鼻有大约10万块肌肉。非洲草原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非常敏感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
毛色: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栖息环境
非洲草原象生活于非洲的许多栖息地,如稀树草原、热带雨林、林地、灌木林,偶尔还有沙漠和海滩。然而,由于偷猎威胁,保护区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在这些保护区内,这些大象将栖息在有水源和丰富植被的地区觅食。在这些栖息地中,海拔高度范围从海平面到4000米。
生活习性
喜欢群居,每群都由雌兽统帅,结成大小不一的群,一般20-30只。成员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兽在群体中没有位置,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行动时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无论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群体中的成员之间通常都十分和平、友好。 它的步子迈得很大,每一步都尽量高高地弯起腿,跨得远一点,很适于膛过泥地。
成年雄性普通非洲草原象是独居生活,性情易怒,在受到刺激是会进入“狂暴状态”,这是它会攻击任何的事物,异常凶险。象群由年长的雌性带领,它根据经验选择有水源的的迁移路线。
为了采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迁徙的路线往往还要穿过溪流、湖泊、沼泽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极有耐性的漫长的寻食旅行。茂密的森林也不会使象群失散、迷路,因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联络的声音和气味,无论走出多远,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额上的一个能震颤的部位发出声音信号,频率大多在低频的14-24赫兹之间,人耳不能听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闻的谐波。
非洲草原象在草原上所向无敌,但大多用温和的方式与其他动物竞争。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伤害其他动物,此时就是身强力壮的犀牛也要退避三舍。虽然非洲草原象的成体不惧怕任何动物的进攻威胁,但幼仔却无力抵挡狮、鬣狗、野狗以及秃鹫之类的袭击,所以在休息时群体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进行防御和自卫,而雌兽即使感觉到一点危险,也会用长鼻子来提醒幼仔。在群体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迁移时,幼仔必须紧紧地跟上,不过雌兽也会不离左右地进行保护,随时击退企图进犯的食肉动物。 极少有人能找到野生非洲草原象自然死亡后的残骸,尤其是堆放象牙的地方。因为一只非洲草原象死亡后,家族的成员们会感到非常悲哀,在环绕着它们同类的骨架静默一段时间之后,便把残骸分解,一一取走,将象牙和每块骨头在密林中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分散藏好。
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26千米的速度。
繁殖方式
非洲草原象的雄象是如何判断雌象的发情状态和是否准备好交配,这是通过雌性尿液和生殖器区域的气味来完成的。在求爱过程中,雄象用接近雌象并试图用它们的躯干抚摸雌象。雄象会为了交配而战斗,如果雌象撤退,雄象会追赶它们。当雌象停止后退时,它们会加入雄象的行列,用它们的躯干互相抚摸。雌象将后躯交给雄性继续求爱。然后雄象骑上雌象开始交配。雄象将反复插入雌象长达2分钟。当雌象处于发情状态时,它们可能会与几只不同的雄象交配,并被认为是一夫多妻制。它们是合作繁殖者,雌象在家庭或“氏族”的其他成员的帮助下抚养幼象。
非洲草原象是胎生动物,这意味着它们会生下幼象。它们全年可繁殖,没有季节差异。每个分娩期的后代数量通常限制为一个,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生双胞胎。它们每隔3-9年繁殖一次,一生平均产下四头小象。妊娠期约为22个月,但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如果环境因素有利于新生象存活,妊娠期可能会更短。新生的小象肩高大约90厘米,体重在90-120千克之间,平均出生体重为100千克。后代在4个月断奶之前完全依赖母乳,但偶尔会继续喝母乳长达3年。年轻的非洲象将在8岁左右获得完全独立。非洲草原象雄性和雌性成熟期不同。雄性将在2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而雌性将在11岁左右达到性成熟。野生普通非洲草原象寿命65-70岁,圈养的寿命可达80岁以上。
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区域性灭绝:布隆迪、冈比亚、毛里塔尼亚。
再引进:斯威士兰。
亚种分化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非洲草原象指名亚种 | Loxodonta africana africana | Blumenbach, 1797 |
2 | 非洲草原象东非亚种 | Loxodonta africana knochenhaueri | Matschie, 1900 |
3 | 非洲草原象埃塞俄比亚亚种 | Loxodonta africana orleansi | Lydekker, 1907 |
5 | 非洲草原象西非亚种 | Loxodonta africana oxyotis | Matschie, 1900 |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 ver3.1——易危(VU)。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 ver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2022年,多国建议将非洲草原象从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转为附录I 。
种群现状
非洲草原象数目的锐减,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对森林、草原的开发与破坏,促使野生动物生存的地盘缩小,环境恶化。结果,大象的自然死亡率猛涨。二是滥加捕杀。过去,非洲人捕猎大象主要是为得到象肉和象皮。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象牙成为人们捕杀大象的主要获取物。这不但是因为国际手工艺品市场上对象牙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还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象牙同黄金和钻石一样,被视为一种价值稳定的硬通货,西方一些大银行竞相争购和储存。八十年代初,国际市场上象牙的成交额每年在130万千克左右,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非洲。同时,象牙的价格不断上涨。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批发价从每千克13美元上涨到156美元,上涨12倍。获取一根象牙,就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一些人把大象看成是"活动的金匣子",把象牙看成是"令人垂涎的白金",把偷猎象牙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捷径"。他们总是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去捕杀大象。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大象被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组织列为"濒危动物"。许多非洲国家颁布禁猎大象的法令,并打击偷猎大象、走私象牙的团伙。对有大象栖息的野生动物园和保留地也加强了管理,进行武装巡逻。同时,在一些国际保护野生动物组织的协助下,许多非洲国家开展大规模的"拯救大象运动",通过捐助、展览、讲座、放电影等多种形式,宣传保护大象的意义和措施。1989年10月,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大会通过决议,十年之内严禁象牙贸易。这些措施对保护大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九十年代之后非洲草原象的数目开始缓慢回升。
2002年11月,第十二届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会上争论的焦点仍然是南部非洲国家的象牙贸易问题。经过激烈辩论,会议批准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在三年内出售60吨储存象牙的申请。其他非洲国家因"大象生存条件没有显著改善",类似的申请则未获批准。 联合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执行机构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了涉及大象的国际贸易。自禁令实施以来,象牙走私价格迅速上涨,大大刺激了国际非法象牙贸易,引发了对非洲草原象的新一轮捕猎。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01年一年,非洲就有2万3千头大象被猎杀。大象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最受贸易活动威胁的物种之一。为了保护濒危大象,肯尼亚等国曾呼吁此次大会能够对象牙贸易实施20年的禁令,遏制象牙非法交易,严惩偷猎行为,防止大象灭绝。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因此非常容易灭绝。各国为保护象已经禁止象牙交易。中国的法律也已经规定禁止象牙交易和继续生产象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