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27.3K
8395

野水牛

野水牛是偶蹄目牛科水牛属脊索动物,是家水牛的祖先。野水牛形似家水牛, 体型较大,身长2.6米左右,肩高1.6米以上,体重约600公斤。它比亚洲水牛不同之处主要在角上,它的角不像亚洲水牛的角,是从额两旁生出,而是从额正中间生出并且两角基部接连起来,形成一块坚强的盾。两角尖端相距甚宽,最大距离可达1米以上。

野水牛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米什米山区,生活在潮湿的草地、泥塘、泥坑和大河旁,偶尔进入森林。野水牛喜群居,日间多藏身于深草间,一早一晚出来觅食,晚间集群睡觉,母牛和小牛睡在中间,公牛在外围,以防不测。野水牛主要以水草为食。寿命至少为20年。

野水牛是动物字典中被误用最久的字眼,在现代人出现之前,不论是欧洲或北美洲都不曾有野水牛的踪迹。野水牛的种群数量和信息缺乏。2001一2006年调查知野水牛在中国西藏东南部的分布范围狭窄,栖息地破坏、质量衰退、偷猎等原因导致种群数量稀少。主要是人类经济开发和栖息生境破坏,导致分布范围缩小,资源锐减,加之过度狩猎,已处于濒危状态。野水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濒危(EN)。

动物学史

生物学鼻祖林奈通常使用非常广泛的属(因为他没有使用“科”)来对物种进行分类,1758年将“野水牛“命名为“Bos bubalis”。1792年英国生物学家科尔(John Graham Kerr)将其命名为“Bos arnee”。1827年这两个名称都被并入“水牛属”(Bubalus H. Smith)。“牛”(bubalis)这个名字是基于家畜。它也是高级同义词。但是,那些不使用家畜特定名称的工作者更喜欢使用“arnee”。

亚洲的野水牛“Bubalus arnee Kerr”(=Bubalus bubalis Linn. 林奈命名时没有区分家养水牛)是牛科家族最大的成员之一。它们也是所有本地家养水牛品种的始祖。尽管其驯化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尚不确定,但毫无疑问,它在印度和中国已经存在至少5000年了。从公元前3000年中期开始,印度河谷(摩亨佐·达罗)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封印中就出现了驯服和可能驯化的水牛图案。根据麦金托什(2007)的说法,“水牛出现于印度河谷的封印纹章上,看起来像是野生的”。

在更新世时期,水牛属的动物广泛分布于整个欧洲和南亚,并包含野水牛特定的形式。当气候变得干燥时,该属就仅限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大陆以及一些东南亚岛屿。在历史时期,野水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印度支那。

据证野生水牛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半岛以及苏门答腊、爪哇和婆罗洲等岛上已灭绝。在世界范围内,以驯养种群的形式出现。尽管据推测该物种已在越南、缅甸和柬埔寨灭绝,但相对较新的调查显示,柬埔寨已确认存在野生水牛种群。2010年在印度——缅甸边界进行的另一项调查证实,缅甸实皆省巴龙河上存在少量可能残留的自由放养的野水牛亚群。缅甸北部胡康河谷(Hukaung Valley)的野生活水牛可能或不可能,全部或完全不是野生水牛。

野生水牛(Buvalus arnee)是家养水牛(Bubalus bubalis)的祖先。尽管后者在整个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都很普遍,但野水牛越来越稀有。在全球范围内可能还不到4000头。而且还在下降。区分野生水牛、野生动物、家畜和杂种的挑战使得物种数量的调查具有挑战性。一些生物学家认为,由于与家养水牛的杂交非常普遍,可能没有遗传上纯正的野生水牛存留下来。

形态特征

野水牛头体长240-280厘米,肩高160-190厘米,尾长60-85厘米;体重800-1200千克。头额部狭长。耳廓较短小,形似大喇叭。体型庞大,胸膛鼓鼓,腿短蹄大,雄性往往比雌性大得多,质地坚实,耐浸泡。小腿苍白,但这可能很难辨别,因为水牛经常在泥中打滚。在喉咙或上胸部通常出现一个或两个白色的新月形,也可能有微弱的淡斑的点缀眼睛周围、鼻子两的和嘴。耳朵倾向于向下下垂。两性都是灰色到黑色,通常在头部较深,在身体较浅。成熟的雄性往往非常黑暗。背中线毛被前向,背部向后下方倾斜。膝关节和球节运动灵活,有半截腿至膝盖处通常是污白色。尾巴比较长,且尖端浓密。

野水牛因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弯刀状角而闻名,两性均有角,雌性的角比雄性小。角较细长,角基相距甚远。角的宽度可能超过120厘米。野水牛角是附骨而生,中空有髓质,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呈弧形;根部略呈三角形,中空,一侧表面有多数平行的凹纹,角端尖锐;色黑褐,质坚硬,剖面纹细而不显。角从头骨向侧面延伸并向后弯曲;在印度的野水牛,角通常呈半圆形弯曲,而在泰国和柬埔寨的野水牛,角向侧面延伸得更多,尖端向内弯曲最小。雄性的角比雌性的角粗,但通常较短。

近种区别

在所有野牛物种中,野水牛的角最大,其范围可达2米(即两个角的弯曲外边缘之间的距离)。雌雄都拥有这些巨大的角,这是区分该物种与家养水牛的最简单标准。家养水牛(Bubalus bubalis)通常比野生水牛体型小,颜色也有差异:个体可能是深灰色或黑色、棕色、白色或花斑。家养水牛的角是可变的,它们通常有一个紧密的卷曲,如果是新月形的,很少达到野生水牛角的大小。

栖息环境

通常在海平面至海拔高度1500米之间活动,野水牛非常依赖于水的供应,历史上它的首选栖息地是低洼的冲积草原,包括因河道变化而形成的牛轭湖和类似的池塘及其周边,河岸和辫状河系中的小沙岛,河岸森林和林地。主要生活在草原、冲积平原和沼泽地,尽管它们可以利用林地作为庇护所。通常发现于水体附近,例如开阔的河水,沼泽和季节性湖泊,经常在泥泞的水中度过大部分时间。 

生活习性

集群

人们对野生水牛的行为知之甚少。以家族为单位聚小群,雌性和牛犊以10-20头为一组,通常由一头雄性参加。在极少数情况下,畜群最多可有100头个体。年轻的雄性通常生活在小的单身群体中(6-8头动物),而年老的雄性则倾向于独居。 

活动

它们可能白天和晚上都很活跃,但摄食活动的高峰通常出现于下午和傍晚。白天通常是在森林里或池塘附近度过的,这样可以缓解中午的炎热。非常喜欢下水,为了借以散热和防止昆虫叮咬,在泥土中浸泡打滚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尤其是在夏天。犄角有时被用作铲子,以增加泥土的覆盖率。这个物种依赖于水,家族范围扩大和收缩基于其季节性的可用性。历史记录表明,曾经发生过长距离的季节性迁徙(覆盖200千米以上的距离),尽管没有一个残余种群进行这种迁徙。尼泊尔的观察表明,牧群占据稳定的活动范围。野生水牛排成一列,一头成年母水牛在前面,小牛在中间,其余的成年水牛在后面。野水牛非常保护它们的幼崽,当受到威胁时,母牛会在小牛前面形成一道保护线。如果威胁持续存在,它们会逃到高高的草地或森林中,而不会(尽管它们是游泳健将)下水。

食性

饮食:以草为主,也吃一些水果、树叶、树皮、树苗和农作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不丹、柬埔寨、印度、缅甸、尼泊尔、泰国。

灭绝: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越南。

繁殖方式

关于野水牛的繁殖期通常有相互矛盾的报告,野生水牛要么有一个独特的繁殖季节,长达5个月的发情期,要么全年繁殖;这可能部分归因于地区差异。雌性通常每两年产一个后代。出生时,小牛是浅棕色的。它们在六个月左右开始变黑;雌性在两三岁时达到成熟的成年颜色,而雄性在四岁之后才完全变黑。雌性通常留在它们出生的牛群中,而雄性则在第三年离群分散。 

亚种分化

野水牛(5亚种 1家养型)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英文名称
1 野水牛指名亚种(河水牛) Bubalus arne arne Kerer, 1792 Wild Water Buffalo
2 野水牛阿萨姆亚种 Bubalus arnee fulvus Blanford, 1891 Assam Water Buffalo
3 野水牛婆罗洲亚种 Bubalus arnee hosei Lydekker, 1898 Borneo Water Buffalo
4 野水牛斯里兰卡亚种 Bubalus arnee migona Deraniyagala, 1953 Sri Lankan Wild Buffalo
5 野水牛尼泊尔亚种 Bubalus arnee theerapati Groves, 1996 Nepal Wild Buffalo
6 水牛 Bubalus arnee f. bubalis(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1758 Domestic Water Buffalo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

种群现状

除了狩猎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外,对该物种的更大威胁也许是与家养水牛杂交产生的遗传特性丧失。

保护措施

野水牛在不丹、印度、尼泊尔和泰国受到法律保护。柬埔寨的数量是决定对该地区(被指定为蒙杜基里保护林)进行进一步保护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建立柬埔寨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斯雷普克荒野地区项目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已知人口都在保护区内。在缅甸,它在Hukaung谷地区保留了近乎自然的真实低地洪泛区,该保护区系统最初几乎完全排除了洪泛区草地。正在考虑将某些区域包括在内,这将使该物种受益。但是,结果尚不确定。其余大多数人口仍需要切实保护以免打猎(特别是在泰国、柬埔寨和缅甸,如果仍然存在的话),但南亚更大的威胁可能是防止与其他家养牛特别是家养水牛的接触。迫切需要使用野生动物的典型栖息地来评估野生水牛种群的完整性,这些种群包括通常被视为真正野生的水牛和在本地范围内以野生动物为生的种群,这些种群甚至在偶尔的畜牧业之外生活长期以来,为了确定优先保护的种群。这应该包括在明显的家系,特别是那些接近野生种群的家系的背景下,对这类种群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除了评估形态特征外,这种方法还应使用多种遗传标记。需要对缅甸乃至越南的沙爹地区进行调查,以调查野生动物种群的现状。在印度,制定了一项新的保护行动计划,力图恢复印度中部的野水牛。在地方一级,拥有印度中部野生水牛种群最后遗骸的恰蒂斯加尔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都致力于保护这一物种,前者将其作为州动物。

世界上只有约4000只野生亚洲水牛存在,并且严重的受到家养水牛的基因污染。各野生亚种都属于濒危种,基本都生活在各保护区内。

  1. 印德拉瓦提国家公园(Indravati National Park)。

  2. 锡唐杰野生动物保护区(Sitanagi Wildlife Sanctuary)上述2个保护区或国家公园都在印度恰蒂斯加尔邦

  3. 科西塔普野生动植物保护区(koshi tappu wildlife reserve)位于尼泊尔戈西专区。

  4. 印度阿萨姆邦,这里有一个对于野生亚洲水牛来说最重要的保护区——Kaziranga National Park,据称分布在这里的野生水牛是受家养水牛干扰最少的地区。


8395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家牦牛
下一篇:低地水牛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