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8.8K
2993

四角羚

四角羚(学名:Tetracerus quadricornis):是偶蹄目、牛科、四角羚属的单型种动物。体型中等,体长90-110厘米,肩高55-65厘米,尾长12.6厘米,成体重15-25千克体型中等,两性异形。雄性四角羚有角,一般有四只,两只在耳朵之间,另一对在前额上,不会脱角,但打斗时也会破损。毛短而粗糙,背部呈红褐色,体侧毛色较淡,腹部及脚内侧白色。脚小,前肢有黑色斑纹。

栖息在干旱的落叶林,独居,不聚群。可能是地盘性的。雄羊在繁殖季节有攻击性。主要食物是草、芽和水果。很少会被远离水源。是分布在南亚辽阔森林的羚羊。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恒河平原以南的地方,东至奥利沙邦,西至吉尔。也有一些生活在尼泊尔的干旱森林生活。

物种学史

命名

四角羚羊的学名“Tetracerus quadricornis”,属名“Tetraoerus”是两个希腊词语组合:“tetra”表示“四个”, “keras”表示“角”。种名“quadricornis”源自两个拉丁词,“quattuor”表示“四个” ,“cornu”表示“角”。

四角羚是四角羚属的唯一成员,属于牛科。1816年,法国动物学家亨利·玛丽·杜克罗泰·德布兰维尔(Henri-Marie Ducrotay de Blainville)首次描述了该物种。四角羚在牛科中只有一个亲戚——大蓝羚,大蓝羚的角前面有龙骨,没有其他羚羊群中发现的环。

根据对《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解释,对四角羚的名称有不同的表述。这个名字最早是由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哈德威克(Thomas Hardwicke)在1825年的一份出版物上发表的,在该出版物结尾的一个脚注中,他引用了英国动物学家威廉·埃尔福德·里奇(William Elford Leach)作为权威出版物的名称。

溯源

尽管在当代蓝羚族在非洲没有代表,但化石证据支持它们早在中新世晚期就存在于非洲大陆。事实上,这是该区域的两种现存羚羊,已经发现与最早的牛科动物(如Eotragus物种)的关系比其他牛科动物更为密切。 

早期人类在中石器时代(5000-8000年前)猎杀四角羚羊的证据已经在印度南部的库诺尔洞穴中发现,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查尔科利希时期(3000年前)也发现了类似的证据。 

形态特征

四角羚体型中等,体长80-110厘米,肩高55-65厘米,尾长10-15厘米;体重15-25千克。两性异形。头小,吻部窄。雌性无角;雄性头部长有两对角,两只在耳朵之间,另一对在前额上。后面的一对较长,8-10厘米,呈圆锥形,外表光滑,略向内侧弯曲。前端两角较短,2.5-3.8厘米,有时仅现黑色肉包凸起。雄羊出生后几个月就会长第一对角,第二对要到14-15个月大才会长出。它们不会脱角,但打斗时也会破损。四肢细长,蹄之端面呈圆形,臀部较高。头部毛发短、稀、粗。 

吻、耳壳外边及四肢前面均为黑褐色。雄性上体暗红色棕色,下体是白色,每条腿的前部都有一条深色条纹。老年雄性为淡黄色。雌性通常是棕褐色,侧面较浅。 腿内侧与腹部中间呈白色。耳朵和嘴外面为黑褐色。 

近种区别

四角羚和大蓝羚从外貌和体型上都有相似之处。不同的地方是四角羚的二个亚种(指名亚种和尼泊尔亚种有4个角)。

栖息环境

四角羚羊主要见于印度的林区。该物种在其整个生存范围内广泛分布。栖息于森林和草原边缘,且多生活在起伏的丘陵地区,喜欢开阔的森林、高草地区和干燥的落叶混交林中,不会离水体较远。

生活习性

四角羚不聚群,很少有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这些动物是留居的,一生居住在同一地区。尚不知道是否领地性动物。在发情期,雄性被发现对其他雄性具有极强的攻击性。该物种在幼年时很容易驯服,但被圈养时却极其脆弱。物种密度大约每平方公里少于0.5只。主要食物是草、芽和水果。很少会远离水源。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印度和尼泊尔。从喜马拉雅山麓到印度半岛,四角羚在当地分布广泛,但在印度大部分地区分布较分散。一部分四角羚会留在尼泊尔低地。2007年记录了在122处出现过四角羚的踪迹的分布点,大多数局部灭绝都发生在恒河平原北部和马哈拉施特拉邦。

繁殖方式

四角羚在发情期间,雄性可能极具侵略性。交配发生在7-9月的雨季,次年1-2月份产仔。妊娠期为7.5-8个月。通常每胎产1-3仔,牛犊约重1千克。四角羚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雌性哺乳它们的幼崽。虽然还没有关于这一物种的父母照顾细节的信息,但是偶蹄类动物产生早熟幼崽是很常见的。

亚种分化

四角羚(3亚种)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四角羚尼泊尔亚种 Tetracerus quadricornis iodes Hodgson, 1847
2 四角羚指名亚种 Tetracerus quadricornis quadricornis Blainville, 1816
3 四角羚角膜亚种 Tetracerus quadricornis subquadricornutus Elliot, 1839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易危(VU)。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Ⅲ 

种群现状

截止2016年,物种数量估计不到10000个成熟个体。根据森林栖息地的丧失,推断和预测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估计没有一个亚种群包含超过1000个成熟个体。该物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信息进行精细的查询种群规模和密度分布。有可能它已经接近濒危状态。

濒危原因

该物种的主要威胁是因为农垦开发而清除灌木丛和森林,破坏了生境,导致直接生境丧失和保护区之间缺乏联系;与狩猎和与牲畜竞争的复合效应。


2993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大蓝羚
下一篇:安氏林羚
一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