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创建
12.6K
1522

山地林羚

山地林羚(学名:Tragelaphus buxtoni):体长190-260厘米,肩高90-135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150-320千克。雄羚比雌羚明显大很多。这是在非洲发现的最后一种大型有蹄类动物,这是一种优雅而颇具吸引力的羚羊。它们呈灰褐色,有些隐约可见白色的斑纹,其毛色会随年龄变深,腹部较为浅色。公羚的角扭曲1-2转,角长低于1米。

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林地、石楠地及丛林,有时更会走到海拔4000米以上。以4-6只群居,有时可以多达13只以上,成员为雌羚及幼羚,并一头老公羚。主要吃香草及灌木。是东非大裂谷东南方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特有种,生活在北纬6-10°。曾经,这些动物遍布埃塞俄比亚东南部山区。当代仅在贝尔山脉、阿尔西山脉和樱桃山脉有较小的分散种群。主要分布于贝尔山国家公园(Bal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形态特征

山地林羚体长190-260厘米,肩高90-135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150-320千克。皮毛灰褐色至栗褐色,眼睛之间为白色斑块,脸颊上有两个白色斑点,在喉咙和胸部有两处白色,侧面和臀部有白色斑点,并有多达9个不清晰的白色条纹。下体皮毛颜色稍暗,深色的腿在内侧上带有白色斑点,而尾部比较浓密,底部有白色。图案模式是每个物种独有的。夏季皮毛光滑有光泽,在冬季几个月变得更加潮湿。

雄性体型大于雌性,并且长有很长的螺旋角,其长度可以达到118厘米。雄性的皮毛颜色比雌性深,在颈部有一簇毛色黝黑的鬃毛,背部有一条棕色和白色的鬃毛,从颈部延伸到尾巴的底部。山地林羚与体型更大的扭角林羚很相似。

栖息环境

栖息于高海拔的林地、草地、灌木丛、荒地和非洲高山沼泽地,海拔3,000-4,300米,也被记录可低至1600米。 这个物种被现代农业和牲畜放牧强迫进入更高的地区。

生活习性

山地林羚在傍晚和清晨时最为活跃,采集草叶、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和地衣为食。在寒冷或炎热的时候,会经常躲藏在树林和石楠花等茂密的树木丛中,有拟态的皮毛标记可能有助于隐藏动物的形态,也在社交沟通中发挥作用,在展示过程中雄性的白色背嵴会耸立,并且在飞跑的过程中,尾巴内侧的白色皮毛会反复的时隐时现。

一般单独或集小型松散的群体活动,族群中平均约有8-9名名雌性和亚成体,偶尔也可集多达96只的大群,群体结构可能随季节而变化。年轻的雄性会参加单身汉的群体,而年长的雄性通常是单身。山地林羚似乎领域性不强,但雄性会建立了支配等级。 

分布范围

山地林羚是位于非洲大裂谷东南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特有的物种。该物种已从以前的大部分区域内消失,主要生活在贝尔山国家公园,在贝尔山脉、阿尔西山脉和樱桃山脉有较小的分散种群。

繁殖方式

交配通常发生在12-1月的旱季,而性性在怀孕期约8-9个月后生下一只小仔,通常在8-9月的雨季后期。小仔皮毛颜色浅,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暗,并且在出生后几周密集地覆盖。哺乳期持续3-4个月,幼羚仍与雌羚一起生活长达两年。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山地林羚受法律保护,但执法通常不存在。盖伊塞草原和贝尔山脉附近的有效保护范围限制在约20平方公里的栖息地。生活在贝尔山脉N.P.港湾的山地林羚约占总数的一半。 1990年,小型Kuni-Muktar野生动物保护区成为山地林羚的第二个保护区,但到了1996年,这个保护区遭受了偷猎、砍伐、种植和沟壑侵蚀的严重影响,物种不再存在。2011年在阿尔西山脉建立了一个额外的保护区,可能为该物种带来一些保护利益。

山地林羚与埃塞俄比亚狼都起是贝尔山脉的重要旗舰物种。其未来将与这个保护区的未来密切相关。通过在其范围内的其他地方建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对山地林羚的延续风险也非常重要。在这些地区的一些可持续的奖励狩猎具有非常高的潜力,可以产生资金来有效保护这个物种和其他共有栖息地的物种。还没有山地林羚被人工圈养,也可能与埃塞俄比亚由保护当局合作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圈养范围,作为未来防止野外物种造成逆境的保险。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1522

免责声明:本站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内容仅供参考。

以上内容均为商业内容展示,仅供参考,不具备专业问题解决服务,

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948026894@qq.com 与我们联系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安氏林羚
下一篇:德氏大林羚
一秒推